核心提示
市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铁腕整治污染,持续修复生态,加快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和海绵城市”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第一部地方性法规《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市纪委加大问责力度,打掉了北山私挖滥采“保护伞”,处理了一批党员干部,我市生态建设目标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有一些离退休老干部和群众曾经这样预言:焦作的北山治理就像弹簧,治一治,弹一弹,这个根子不好治,是一个“顽症”,背后的情况说不清。
也有一些群众曾经这样嘲讽焦作的天:有一年焦作的雾霾天气超过200天,几乎天天都是“海市蜃楼”,人们呼吸凝重、咳嗽不停,一个雾霾口罩的价格一度飙升至十几元。
焦作,何时才能天蓝水绿,何时才能真正成为环境舒适的宜居之地?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桂冠的焦作人民,对能够自由徜徉在蓝天绿地怀抱中尽情享受人生的愿望从来没有如此强烈!
然而,不到一年时间,焦作的天蓝了、水绿了、草青了,满目疮痍的北山得到彻底治理,仅用4个月时间就拿下了搁置8年之久的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征迁任务,仅用不到5个月时间就打造出220公里高标一流的绿色廊道……
龙源湖公园、月季公园、人民公园、缝山公园、东方红广场……绿树成荫,翠草青青,水面波光粼粼,道路曲径通幽,清新的空气每天早晚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跳舞唱歌,舒拳展腿,强身健体。优美的环境让不少市民兴奋不已:“我们大焦作快赶上南方城市了!”
是什么力量这么快成就了焦作的绿色生态?市委原常委、焦作军分区原政委王兴会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关键是这届班子敢于担当、务实重干,有一种‘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劲头。”
明确目标定位,学习先进经验,矢志不渝打造蓝天绿水青山
经济学有一条著名的曲线,叫作库兹涅茨曲线。这条倒“U”形曲线讲述的是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无一例外遭遇过的一个困境:经济越发展,环境污染越严重。焦作历经多年发展,如今正艰难地攀爬在这条崎岖狭窄的夹缝中间。
难道发展经济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决不能!
去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焦作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焦作的坐标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刻。市委书记王小平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铁腕整治污染,持续修复生态,加快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和海绵城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积极打造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系统,主要污染物排放和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天蓝、山青、水秀的美丽焦作全面展现,真正建成北有绿色太行、南有靓丽水乡、绿地游园遍布、绿色长廊纵横的生态绿城和水域靓城。
冲锋的集结号不仅仅是一个动员令,更是硬起手腕向多年的“顽症”亮剑。
举起“手术刀”,该从哪个部位下手呢?焦作,没有成功经验。
形势的发展,已经不允许按部就班地解决环境问题了,必须创新思路,超常规决策,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整治方案。
思路决定出路。去年10月10日至14日,王小平带领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党政负责同志和重点企业负责人,先后赴许昌、南通、扬州三市深入学习考察。
在全市“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动员大会上,王小平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学习他们‘经营城市’的好做法,坚持大手笔规划、高起点建设;我们要学习他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做法,通过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们要学习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好做法,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学习,让全市党政干部清醒了头脑、开阔了眼界,增强了生态建设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学习,让全市党政干部开始重新审视脚下的这片土地。
“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只是第一步。今年3月10日至18日,王小平再次带领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党政负责同志和重点企业负责人,先后赴深圳、杭州、绍兴三市进行学习考察。
在环境优美的街道、小桥、河畔,在一个个规模宏大、创新发展的企业,亲身感受到南方城市的绿色生态、人文环境、城市管理,每个人的心头都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不改善生态就无法提高生活质量,不改善生态就无法搞好城市管理,不改善生态就无法创优投资环境,不改善生态就无法让群众有幸福感。
为此,在全市“学深杭、促创新”动员大会上,王小平再次明确提出,要在污染防治上谋创新求突破,强化生态立市战略,持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水生态治理、“污染围城”整治力度。
我市加强生态建设的目标和两次赴外地学习考察,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心声,代表了全市人民的意志,凝聚了全市人民的期盼。
加强生态建设的目标任务重重地摆在桌面上,一场生态整治攻坚战就此拉开帷幕。
完善制度机制,肩负历史使命,满腔热忱投身生态整治攻坚战
这是一场蕴含着决心和意志的全民战役,这是一次值得彪炳史册的全民行动。
王小平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从整治多年堆积如山的城市垃圾到高标准建设一流绿色廊道,从补栽一棵树苗到治理大气污染,大风大浪自有惊涛拍岸的雄壮,柴米油盐也有细水涓流的温情。
生态修复、大气污染防治、“垃圾围城”整治涉及部门多,是一项具体而又复杂的工程。面对复杂的整治行动,市委、市政府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大气污染防治、“垃圾围城”整治、绿色廊道建设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
市领导带头实行分工包干,定人员、定任务、定路段,每周一例会、每月一通报,每次召开专题会议,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必须参加,汇报进展情况,通报存在问题,然后进行“会诊”,当场拿出解决方案。市领导经常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现场调研督导,察看工作进度,协调解决问题。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五位一体”联合督查组,对北山治理、大气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每月召开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集中交办会,对上月集中交办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本月中心工作进行集中交办。
去年6月14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发出了北山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总攻令。市委、市政府重新拟订方案、量化目标、细化任务、责任到人,成立了北山治理和环境保护指挥部,把北山生态环境治理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突破口,硬起手腕,毫不留情地关停污染企业、封堵违规矿洞,坚决整治“抛撒滴漏”,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曾几何时,焦作严重的雾霾、大气污染被百姓吐槽。新一届市委班子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心对大气污染亮剑。清除城中村、主次干道沿线等重点部位积存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是我市“垃圾围城”专项整治的重点。据了解,为整治“污染围城”,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市委、市政府从去年9月开始,开展“垃圾围城”“堆料围城”“废品围城”“冶炼(土小)围城”“涂装围城”集中整治工作。各城区和相关县(市)广泛宣传、层层动员,明确分工、突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击清运垃圾,完成了垃圾清运任务。
制定地方法规,根治多年顽疾,坚定不移维护焦作绿色生态
“焦作市公安局焦南派出所原所长刘太平收受干股,为企业充当‘保护伞’;马村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履职不力……”这是去年7月8日《焦作日报》上,市纪委关于对北山私挖滥采等破坏生态环境案件专项问责情况的通报内容。这份通报见诸报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全市产生了重大影响。领导干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拍手叫好。
为了坚决打掉北山私挖滥采、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保护伞”,市纪委启动问责程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严查处为私挖滥采提供“保护伞”的单位、个人和参与非法采矿的公务人员;对在集中整治行动中措施不力、敷衍塞责、漏报瞒报、弄虚作假的责任人,依纪从严处理,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北山,从此进入自然生态恢复期。
取得阶段性胜利,决不是最后庆贺之时。为淘汰落后“涉水企业”,督促废水重点排污单位落实治污主体责任,我市印发了《焦作市水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方案》,要求市环保局持续加强全市范围内的水污染专项执法检查。
今年3月10日,是焦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且规定每年3月10日为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日,以推动群众积极参与北山生态环境保护。自此,我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轨道。
有一份资料显示,在北山治理的短短40天内,全市413个非法采矿点、1028个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全部清理拆除,北山治理终于跳出了多年来“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同时,在大气污染防治和“污染围城”集中整治活动中,我市共问责干部241人次,其中党政纪处分37人;环保部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5起,其中移交司法处理12起,一举扭转了环保工作的被动局面。
天蓝了、水清了、山绿了,绿地游园越来越多,环境质量越来越好。焦作,必将以美丽、文明、开放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采访感言
我市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但在多年的经济发展中,自然生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环境质量有所降低,群众多有怨言。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铁腕整治污染,持续修复生态,加快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和海绵城市”这一目标后,新一届市委果断决策,以坚定不移的大无畏气概、饱满的工作热情、巨大的创新力度,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坚决修复生态,不到一年时间就使焦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事实证明,有了科学果断的决策,加上务实重干的劲头,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就是对干部作风的最好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