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国庆、齐云霞 通讯员冯霞)近期,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中站区积极配合“一赛一节”筹备工作,大力实施名人名物文化、元明清历史文化、传统民居文化、红色旅游文化、遗址遗产文化五大文化工程,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
中站区高度重视全域旅游的谋划和建设,聘请专业机构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出台了《中站区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实施方案》,初步谋划了“一带、三区、七景点”旅游发展格局。“一带”是指龙翔山旅游景观带;“三区”是指以许衡街道地域形成的中部宋元文化旅游区,以府城街道地域形成的南部民俗旅游区,以西部产业集聚区、焦煤集团李封矿和王封矿、武钢焦作矿形成的工业旅游区;“七景点”包括许衡文化景点、十二会红色经典景点、北朱村民俗文化景点、孤山湖国际度假区景点、桑园风光红叶景点、栗井温泉度假景点、府城遗址历史文化景点。投资10亿元的武钢焦作矿工业文化旅游园区已完成设计招标;投资15亿元的北业健康养生小镇正在进行整体规划;投资10亿元的龙翔山旅游度假区核心景区基本建成,争取“一赛一节”期间试运营。在弘扬许衡文化方面,启动了许衡陵园规划修改调整工作,正在筹建许衡国学讲堂,筹备拍摄许衡主题纪录片。
同时,中站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以文化开发促进转型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发展潜力,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坚持把北朱村明清古民居作为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名区的重要载体,切实抓好规划、保护和开发等工作。针对辖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同情况,中站区文体局出台各个文物点的规划方案,积极申请文物保护级别,有效提升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和层次。许衡墓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府城村王家祠堂、焦作市党政机关旧址入选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北朱村入选全国传统古村落,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并建成我市首家民俗博物馆。目前,该区已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9个,李封天目瓷研究所已烧制部分天目瓷产品。
据悉,自今年7月份起,该区把许衡陵园、北朱村民居、靳德茂墓、张昺墓串珠成链,打造集历史、民俗、科学、医药于一体的元明清文化旅游区,并利用十二会太行区第四专区及焦作市党政军机关等革命旧址,开发红色旅游。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