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报心 怀川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家乡党报 乡土情深
你是我的指路明灯
一位老读者的24载党报情
指头墨韵(指墨画)
图片新闻
溪山幽居(国画)
贺《焦作日报》创刊六十周年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8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老读者的24载党报情
本报记者 焦 娇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王世忠在展示当年报道过他的《焦作日报》。
  本报记者 焦 娇 摄
 
   

  “世人交友易晴阴,独有党报情最真;解吾全家困惑事,未纳斯民半点银;上传党的好政策,下达百姓真情音;无愧党群纽带位,和谐社会堪功臣。”一首诗,诉说着一位75岁老读者24载的不离不弃,也饱含着他对《焦作日报》创刊60周年的浓浓祝福。

  6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中站区府城街道启心村,采访这位古稀老人王世忠。

  与记者聊起和《焦作日报》的情缘,王世忠陷入了回忆之中。“1993年10月12日晚上,下着瓢泼大雨,突然有人敲门,我打开门后,看到两个被雨淋得衣服湿透的人。”王世忠说,这两个人就是《焦作日报》的记者马如钢、韩国庆。

  两位记者雨夜造访所为何事?原来,一个月前,因不满村干部经常公款吃喝的王世忠带着相机闯进饭店,拍下了正吃在兴头上的干部们。闯宴后的王世忠尝尽了世间冷暖。“那时候,村里所有人看到我都会绕开走,私底下也都在等着看我得罪村干部后的下场。”王世忠打趣道,“但我没有想到的是,《焦作日报》的记者在这时竟然要采访我,还要把腐败的不正之风公之于众,这让我感受到了一抹来自党报的暖意。”

  当年10月14日,《焦作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通讯——《王世忠闯宴》。一时间,王世忠成了启心村的“名人”。但在他眼中,敢于报道世间不平事、敢针砭时弊的《焦作日报》才是一切赞誉的源泉,而采访中没喝一口水、没抽一根烟的马如钢和韩国庆,则更让他难以忘记。“《焦作日报》记者那种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和为百姓鼓与呼的拳拳之心,深深影响着我的后半生,是我学习的楷模。”王世忠说。

  也就是从那天起,王世忠变成了《焦作日报》的忠实读者,也梦想着成为为百姓鼓与呼的人。1994年,他报名参加了《焦作日报》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成为培训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从那以后,王世忠和《焦作日报》的感情拉得更近了。

  24年来,王世忠每天都会看《焦作日报》,第一时间知晓党的大政方针,获取实用性的权威信息。不仅如此,他还对各个记者的名字如数家珍。“麻酩、董柏生,他俩经常报道王书记,杨丽娜经常报道徐市长,还有杨仕智、丰舒潍、付凯明、王玮萱……虽然我与他们从未谋面,但每在报纸上看到他们的名字,就跟看到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一点儿也不陌生。”

  “走过了60年风风雨雨的《焦作日报》,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平民百姓解难,这既是党报的神圣使命,又体现了一片赤诚之心。”王世忠满怀深情地说,“我一不爱下棋,二不爱打扑克,唯独爱的就是看报,《焦作日报》已成为我晚年生活的伙伴,等到70年、80年、90年……只要可以,我还愿陪她一路前行,一起走得更高、更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