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新忠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8月15日上午,多氟多科技大厦十楼的会议室内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这是由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新能源公益基金主办、卜里书院承办、民建焦作直属支部协办的第三期寻觅真经公益书学堂,8月8日在多氟多正式开班。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通过本期课堂,我们将为中西部地区再次撒播出48颗文化扶贫的种子,让他们在各自的地区开出文化扶贫之花。”说起寻觅真经公益书学堂的宗旨,中国书协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负责人兼班主任张国朝说。
“白鸟群飞山半晴,渚田相接有泉声……今朝醉舞同君乐,始信幽人不爱荣。”开班仪式上,张国朝特意书写了作品送给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原来,他曾多次举办西部文化扶贫活动,效果非常好,却苦于没有经费支持,活动往往不能继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些传统书画爱好者,由于地区偏远或经济条件,难以得到名师指点,空有传承深造的志向。公益书学堂培训如星星之火,不断为这些地区提供、输送、培养着师资力量,为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扶贫作出贡献。得知情况后,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新能源公益基金雪中送炭,为书学堂活动有效解决了经费难题。
据悉,第三期寻觅真经公益书学堂从招生信息发布之日起,4天之内共有120余人报名,在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反响强烈。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确定来自12个省的48名正式学员。而今,他们汇聚到这里,通过系统的学习书法、太极拳、经典诵读等课程,解决一些平时学习遇到的问题。
10时许,学员们正在教室内认真地学习书法知识,不停地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下各自的心得体会、学习笔记。“能够得到这样的学习机会实在难得,我一定会认真吸收太极、书法、国学的知识精髓,为今后传播文化扶贫理念夯实基础。”来自新疆乌鲁木齐职业技术大学的曾轶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思源·新能源寻觅真经公益书学堂,但早在2013年就已经与卜里书院结缘,了解到中国传统的国学文化。
系统的接触、学习国学文化后,曾轶受卜里书院传播公益文化扶贫的理念感染,开始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为周围的学生提供免费书法培训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内组织了大学生书法沙龙社团。“如今,我们的社团已经从最初的36名学员增加到现在的200多名,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回族等各个民族的学生,促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认同感大大加强。”
公益文化扶贫的种子在曾轶的书法沙龙中开花结果,通过这200多名社团学员,曾轶先后组织了小学公益帮扶书法教学、社区工艺书法课堂、学员书法展览等多种文化传播形式,受到了当地广大群众的喜爱。
来自云南昆明的郭绍锐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寻觅真经公益书学堂。自从2016年第一次参加学习以后,他就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在自己的居住地周边开展公益文化学堂,免费为小学生进行书法、国学培训。截至目前,郭绍锐的公益学堂已经开展了1年时间,开班5次,培训小学生300余人。不少学生家长表示,在郭绍锐的公益学堂学习后孩子收获很大。如今,还有多家院校寻找郭绍锐,希望可以和他进行公益学堂合作。
据了解,作为此次公益书学堂的承办方,卜里书院从2012年至今已多次面向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培训活动,培养了书法、书学专业人才1000余人,在全国颇具影响。2015年8月和2016年8月举办了两次“寻觅真经雅集”活动,每期15天,培训学员60余人。2016年11月,为响应国家文化精准扶贫号召,该书院赴宁夏红区、贫困县隆德县举行为期一周的“寻梦晋唐——相约六盘山”书法培训,培训学员200余人,反响强烈。
“此次活动的宗旨就是凝聚文化力量、助力西部扶贫,培养更多西部贫困地区传统文化师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奉献。”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新能源公益基金管委会主任李云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