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档案:
顾广州,温县赵堡镇赵堡村人,现为和式太极拳耍知道馆馆长。国家武术六段、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级按摩师,曾担任五届全国和式太极拳大赛裁判。作为和式太极拳代表人物,曾应邀出席吴式太极拳峰会,并先后应邀参加2016年三亚南山首届世界太极文化节、2017年三亚南山第二届世界太极文化节。其自幼受习武环境熏陶,经年习武,自1988年开始习练和式太极拳,启蒙于和学俭、和保森、和定乾三位老师,又经多位太极拳大师指点,后又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对人体生理结构、脏腑脉络运行、中医推拿针灸等学科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将中医传统按摩手法与太极拳养生理论相结合,实现医理与拳理的相互渗透、糅合。
在耍知道馆练拳间隙,经常会有拳友带朋友来喝茶聊天。一天,在完成了授课之后,就坐下来一边喝茶,一边结合当天所学的太极拳动作给大家讲些拳理知识。说话间,一个拳友带来的朋友总是时不时地敲打胸口,我就询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最近几天感觉心慌气短、胸闷,总想深呼吸,这样才能觉得舒服些。刚开始害怕是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但是去医院检查过,却没查出什么毛病,就是偶尔会发作几次,心里慌慌的,心像要跳出来。这样敲打敲打,会好一些。
“你这样敲打敲打却是歪打正着。”我说,你敲打的位置刚好在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膻中穴,也是心包经气汇集的地方,被中医认为是“气海”。刺激该穴,可以起到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能有效治疗各种“气”病,特别是对心悸、胸闷、哮喘、呼吸困难等疾病,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我告诉他,感觉心慌气短时还可以尝试用正确的按摩手法刺激膻中穴,效果会更明显。其手法就是四指并拢,然后用指腹轻轻地按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揉动。
因为平时讲授拳理时,我习惯同时讲些医理,有学员见状忍不住问:“那咱太极拳动作中,有相同功效的招数吗?”“当然有,刚才你们学习的‘野马分鬃’一招就能缓解治疗胸闷心慌。”我说,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呼吸困难。它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究其根本内因,还是缘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外因则缘于感受六淫、饮食劳倦、痰浊阻肺、心气虚衰及心肾阳虚、气阴两亏。病位主要在心,并与肺、肾关系密切,由于肺部呼吸不畅,其津液下布、水道通调功能减弱,使得肾水不充盈,形成心火上升,病情严重时可致五脏俱损。
说话间,我站起身来一边给大家演示“野马分鬃”,一边进一步讲解其医理、拳理。通过动作的开,使得肺部得以扩张;动作的合,使腰部放松,横膈下降。同时通过尾闾前收,使两腿上行之气通过腰胯进入丹田,与两手相合之力形成对抗,让气在背部透出,上行百会穴,让身体处于弓满之态。要注意,练习这一动作时,时间要短,随即放松,意在有效调理气息,所以吸气时要意守丹田,让气息循后背夹脊上行于百会穴(在气息上行时要上提会阴),稍作停留即慢慢呼气,呼气时意念导引气顺两侧太阳下行于水沟穴,在任督接通后,气徐徐沉于丹田,从丹田降于阴跷达于四肢,形成一大周天循环。特别是在动作定势之际,一定要神注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中冲穴,意在手太阴肺经的少商穴和手少阴心经的少冲穴。由于三条经络的相互融合,可使得心脏功能增强,达到“离中虚,坎中满”。同时,练习这一动作时,要做到松、静、空。松,即是要身心俱松;静,即是要动中求静,身不妄动,心无杂想;空,即是要身心轻灵,无挂无碍,心如太虚长风,身如行云流水。
这正是:
胸闷总是伴心慌,
野马分鬃气息畅。
心如太虚行流水,
一开一合得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