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中医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体“贴”入微 口碑相传
中医内外兼治法治疗 特发性肺纤维化
手摸心会说正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
大 黄
养肺四招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8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摸心会说正骨
——中医绝技探访之十三
作者:本报记者 孙阎河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小时候,记者就有过胳膊脱臼后复位的经历,当时对正骨医生满眼崇拜。后来,又耳闻目睹许多中医正骨的案例,记者更是对中医正骨充满了好奇。现在,记者负责《中医专刊·中医绝技》栏目的采写工作,一直想好好了解一下中医正骨,但总担心不能写出正骨这一中医绝技的精髓。昨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骨伤分院院长张汉森。在他的推荐下,记者找到了骨伤分院脊柱神经外科主任毋中安。

  听说记者要采访中医骨折、脱臼复位的手法,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工作近30年的毋中安感慨地说:“正骨手法在中医骨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有着悠久历史,是骨伤科整复、固定、药物和功能锻炼四大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的特点。要想熟练掌握正骨手法,必须具有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才能达到‘手摸心会’‘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境界。古时候没有人体解剖标本室,为了学习正骨,年轻的医生必须先在师父、徒弟的身上互找感觉。然后,由徒弟在伤员身上摸诊,看病人反应,初步辨认骨伤,再用手指的力度和感觉来判断是骨折、骨碎、骨歪、脱位,还是软组织挫伤。之后,若摸诊结果有异,师父会立即讲解、纠正,责令徒弟改正。就这样,反反复复纠正部位。由此可见,要想学好中医正骨,需要下功夫才行。”

  “到底怎样正骨呢?”听了毋医生的介绍,记者对中医正骨手法更加向往,迫不及待地想了解。

  看到记者充满渴望的眼神,毋医生也来了兴致。“正骨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唐朝,有个蔺道人写了《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元朝,危亦林撰写了《世医得效方》;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对正骨手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一直沿用到现在,被人们称为‘正骨八法’。即摸法、接法、端法、提法、按法、摩法、推法、拿法。”他一边说一边拉起记者的胳膊进行演示。“现代中西医结合常用的也有八法。第一法是‘手摸心会’。在骨折整复前,医者要用手触摸骨折部位,手法上先轻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的移位程度。现在,结合X光片,就更方便了。第二法是‘拔伸牵引’。要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先保持肢体在原来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按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所施牵引力量的大小以患者肌肉强度为依据,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第三法是‘旋转屈伸’。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尤其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这种手法弥补了单纯牵引的不足。第四法是‘提按端挤’。主要用于纠正骨折之侧方移位。实施手法时,医者以掌、指分别置于骨折断端的前后或左右,用力夹挤,迫使骨折复位。第五法是‘摇摆触碰’。这种手法主要适用于横断及锯齿状骨折。第六法是‘夹挤分骨’。此手法适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骨折的侧方移位。第七法是‘折顶回旋’。主要用于肌肉发达的患者发生横断或锯齿状骨折的复位以及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等。第八法是‘按摩推拿’。适用于骨折复位后,起到调理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作用,可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复位而舒展通达。总之,在具体应用中应按照《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所说:‘一旦临症,机能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并做到轻、稳、准、巧。”

  毋医生演示完后说:“中医骨伤界泰斗尚天裕老先生融合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之精华为一体,自1958年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疾病,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正骨十法’。这个疗法也非常实用。另外,咱们说的脱臼复位与正骨手法类似,讲究‘手摸心会’‘拔伸牵引’等,且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很多,每一种关节脱位都有相应行之有效的整复手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