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党报心 怀川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跟着穆老 学采访
把好每一关 走好每一步
魂牵梦绕“老东家”
印务中心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8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着穆老 学采访
——访焦作日报社首席记者李建设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李建设。 本报记者 徐金华 摄
 
   

  本报记者 徐金华

  未见其人,先闻其名。我在日常采访工作中,经常听到采访对象提起李建设的名字,他在我市教育界、医疗卫生界留下的良好口碑让我羡慕不已。一直想拜访李建设,可没个由头也不便讨扰。近日,当得知报社安排我采访本报首席记者李建设时,我的内心十分激动。

  初见李建设,像是许久未见的老朋友,让我倍感亲切。“是报社培养了我,给了我施展才华的平台。在报社工作30多年,让我最难忘、最自豪的事,就是新闻界泰斗、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来焦作考察时,我有幸跟随采访,并亲眼目睹了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作风,亲耳聆听了他的谆谆教诲。”李建设说。

  1983年10月,正值《焦作日报》复刊急需用人之际,当时还是年轻小伙子的李建设在市劳动局安全科帮忙,他由于工作勤奋,又写得一手好字,因而被时任报社领导相中将其调入报社。初入报社,领导安排他从事报纸校对工作。每天,当李建设拿到编辑编好的稿件时,就开始仔细阅读、反复推敲,分析编辑为什么这样修改,并经常和编辑探讨校样。那时的他一边工作,一边自修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并最终取得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文凭。

  1990年,羽翼渐丰的李建设由总编室校对组调到记者部从事记者工作。新闻线索怎么找?新闻亮点如何捕捉?这让李建设倍感压力。一次在单位澡堂洗澡时,偶遇时任记者部主任柴国庆,李建设便向柴国庆进行思想汇报。柴国庆安慰他说:“要静下心来多读新闻精品,多向同事们学习,暂时没有给你分线口,可以先抓社会新闻。”一语点醒梦中人。当时正赶上植树节,李建设傍晚骑车回家路过市钢厂附近小树林时,看到有人在砍树。职业敏感让他冲上前去,不仅制止了这种违法行为,还写下了他的处女作发表在一版,获得了报社领导好评,同时增强了他当好记者的自信心。

  此时,虽然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李建设自认为与老记者们相比仍是愣头青,急需回炉充电的李建设,在新闻生涯中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时机。1995年10月11日至18日,受焦作日报社邀请,已退休在家的穆青在新华社原副社长冯健的陪同下,重提金笔走怀川。“当时,报社领导安排摄影部主任王振松担纲采访,我只是随从,做后勤服务工作。但职业敏感没有让我就此罢手,我时刻准备着采访。”李建设说。

  几天来,李建设利用随从的身份,和两位老人一同上山下乡、走村串户,看他们如何和农民交朋友,听他们怎样和农民兄弟攀谈,他还不时地拿笔在本子上进行记录。两位老新闻工作者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谦逊和蔼的态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没过两天,报社领导就下达了随行采访任务,李建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一版刊发了近半个版的文字稿。

  回忆起随行采访的全过程,穆老的话仍在李建设耳边萦绕。穆老教导我们,作为一名记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个职业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干好的,搞得好能给党的新闻事业作贡献,搞不好就会添乱子。做记者心中要有大局意识,要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这就需要掌握广博的知识,不仅要学好业务知识,还要懂得其他方面的知识。要深入基层,学会调查研究,要善于和普通老百姓交朋友,他们是新闻不竭的源泉。穆老的教导深深触动着李建设的心灵,他将穆老说的每一句话都详细地记录在本子上,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还时常拿出来看一看。

  采访结束,记者请李建设为年轻记者说几句,李建设思索了一下,把当时冯健在他笔记本上的签字分享给大家“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李建设感同身受地说:“唯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在新闻道路上永葆青春。”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