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党报心 怀川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专刊带大报,别样的风景
《警务周刊》的 幕后英雄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8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务周刊》的 幕后英雄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陈彬近照。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焦作日报·警务周刊》版面。
  (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杜 笠

  “我从2000年开始当编辑,一直编辑要闻版和综合新闻版。从2009年起,我正式接手《焦作日报·警务周刊》编辑工作,至今已整整8年时间。看着《警务周刊》得到越来越多领导和民警同志的喜爱,我非常欣慰。”焦作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陈彬说。

  2009年年初,焦作日报社党委和市公安局党委决定共同创办一份宣传公安战线、普及法律知识的周刊。5月9日,几经研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第一期《焦作日报·警务周刊》正式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焦作日报·警务周刊》创刊,是我市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公安部提出的“公安工作必须注重面向社会,加强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互动,推进警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赢得社会各界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要求的新举措;是全市公安民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服务焦作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政治大局稳定,创建平安焦作,关注和服务民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新载体;是我市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的一件大事。

  在2009年,新创刊的《焦作日报·警务周刊》面临许多困难。“作为版面编辑,我从那年初夏开始,就一直忙着联系通讯员、制订报道计划、策划版面。公安系统的报道有别于其他新闻报道,许多专业术语我需要学习,许多案件的嫌疑人姓名需要回避,这一段时间,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陈彬说。

  《焦作日报·警务周刊》一年出版50期左右,8年间共出版400多期,成为广大读者和全市公安民警喜爱的精神大餐。

  在这8年间,《焦作日报·警务周刊》的版面和栏目也在不断改变。《警务周刊》设置《每周治安播报》《便民之窗》《社情民意》《警方回音》等固定栏目,及时报道公安机关开展便民为民服务出台的各项举措,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接受群众的监督,让公安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同时,《警务周刊》还设置《警方访谈》《每周一案》《打防一线》《警察故事》等栏目,反映我市一线民警忠诚于党的事业,爱民为民,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创刊8年来,《焦作日报·警务周刊》得到了我市历届公安系统领导的赞许,每期都被送到省公安厅领导的案头。《警务周刊》策划的“第三届最美警察评选”“110宣传日”“年度十大公安新闻”等专题报道,不仅被各级公安机关荣誉室珍藏,供公安民警参观学习,而且得到了副市长、市公安局长宫松奇的多次表扬。

  “这8年,是《焦作日报·警务周刊》在探索中成长的8年,是不断收获与反思的8年,是持续创新与激情奋斗的8年,也是焦作日报社与市公安部门亲密合作的8年。”陈彬说。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