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记者近日从市工信委获悉,2017年河南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申报工作已经启动,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注册、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符合相关要求的制造业企业均可申报。
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是省、市政府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的重点攻坚任务,省财政对认定的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将按照支持转型发展攻坚战若干财政政策给予支持。智能车间申报条件是:作为企业独立生产单元的车间,在智能制造实践中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在本省同行业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智能装备广泛应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试验、检测等设备台套(产线)数占车间设备台套(产线)数比例不低于50%。车间设备互联互通,即通过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内互联互通网络,车间内生产设备联网数占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总量的比例不低于50%。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和诊断分析,生产任务指挥调度实现可视化,关键设备能够自动调试修复;车间作业计划自动生成,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投放、产品产出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实时传送,并可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基本实现实时调整。物料配送实现自动,即生产过程广泛采用二维码、条形码、电子标签、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识别技术设施,实现对物品流动的定位、跟踪、控制等功能,车间物流根据生产需要实现自动挑选、实时配送和自动输送。产品信息实现可追溯,在关键工序采用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每个批次产品均可通过产品档案进行生产过程和使用物料的追溯。
智能工厂申报条件是:企业的工厂在智能制造五种新模式中,开展一种及以上新模式的创新实践,基本具备相应模式的关键要素;企业的工厂通过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在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品率、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带动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各环节智能化水平提高,且企业智能化发展在本省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据悉,今年我省将培育50个智能工厂、100个智能车间,建设50个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对重点企业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省财政对其智能化改造项目按照软硬件投资的8%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