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眼下正值秋季,这个季节人们的心脏最容易出毛病。如今,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杀手”。为了引起人们对于心脏健康的关注,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在“世界心脏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医健康会客厅》邀请市中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杨红涛,聊一聊爱“心”那些事。
主持人:杨医生,请您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心脏日的由来。
杨红涛:好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至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其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为了唤起公众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高血压、肥胖、缺乏运动、营养失衡、吸烟等)的关注,1999年,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其永恒主题是“健康的心,快乐人生”。这样做的目的是呼吁人们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使人人都有一颗健康的心,人人可以享受愉悦的生活。
主持人:对于心脏及心脏病,您能否给大家大致介绍一下?
杨红涛:可以。人们常把心脏比喻中心地带或最重要的地方,心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事实确实如此,心脏是生命的动力之源,正是它把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使生命得以持续。
一颗正常的心脏,其内部结构就像是一套两层楼的楼房:两上两下,共有4个房间,上面两间称为“心房”,下面两间称为“心室”。心房与心室之间各有间隔,好比墙壁,将它们分隔成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在心脏这套“房子”出口的地方,有两根极其重要的“管道”,连接右心室的叫肺动脉,连接左心室的叫主动脉。
“房子”和“管道”形成了人体的循环,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危机四伏——日益严峻的心血管病发病趋势。心血管病是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内有斑块形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脂质斑块从血管壁向管腔内慢慢生长,但血管的内皮细胞是完整的,这时斑块呈现一种稳定状态,只要管腔狭窄不到70%,大部分人没有任何症状。但是,随着斑块的不断增大,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的管腔自然而然就会变得狭窄,甚至被堵塞,一旦堵住了动脉腔,其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就会出现缺血或坏死。这时候,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呈现出一种黄色粥样的形态,称它为动脉粥样硬化,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冠心病。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把所有的心脏疾病称为是心脏病。其实,心脏病的种类还有很多。
主持人:什么原因导致心脏病发生?该如何预防呢?
杨红涛:具体来说,心脏病发生有两大类危险因素,一类是可调的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关。一类是不可调的危险因素,比如增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应尽可能延缓或减少。不良的生活方式或习惯是导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主要原因,是可防可控的。建议大家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要多运动、戒烟限酒、控制情绪。发达国家心脏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强调了预防。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有80%的早期心脏病发作可以预防。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说明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缺乏必要认识。
主持人:中医在治疗心脏病方面有哪些优势?
杨红涛:中医常被认为是“慢郎中”,难以在心脏急救上有所作为,其实这是片面的。著名中医药学家李可撰写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根据临床实践总结出了28种自创方剂,对于抢救各种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疗效显著。其中,尤为著名的‘破格救心汤’,曾成功治愈1000余例重症心衰患者,改变了外界对中医是‘慢郎中’的看法。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既发挥了现代医学作用快、效果突出的特点,又发挥了中医药调整人体内环境,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改善远期效果等优势,使很多患者从中获益。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心脏病主要有四大优势:
第一,中医治疗心脏病安全可靠。
近年来,西方国家治疗心脏病确实有很大发展,由于其药物大都是化学制品,在治疗心脏病时对肝、肾、脾、胃等伤害很大,是医生用药的一个棘手问题,国内外医药专家和患者都在寻找有效无毒的天然制品。而中医中药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纯中药制品不仅对治疗心脏病有效,还对其他脏腑有调节保健作用。
第二,中医治疗心脏病方法丰富。
中医治疗心脏病可以多种药物内服,也可以内外并冶结合。临床的方剂很多,可以随症加减,便于把握。
第三,中医治疗心脏病可多药联用。
多药联用,数药并用,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独到之处。治疗心脏病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温热、补益、理气、活血、祛湿的疗法全面调治,直至症状消失。
第四,中医治疗心脏病可采用整体论治疗法。
整体论治疗法是中医诊治特有的辩证思维方法。祖国医学把人体的五脏六腑看成一个整体,“头痛医脚,脚痛医头”心、脾、肝、肺、肾五个人体核心器官,相互交接,相互依存。治疗心脏病不同于西药那样,心病治“心”,而是从心、肝、脾、肺、肾整体入手治疗,达到治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