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全市“结千村、访万户、解民忧、帮民富”活动暨迎接党的十九大维稳工作动员会上,市委书记王小平指出:“干部‘沉下去’,不仅要人到,更要心到,要怀着一颗平常心走进群众的生活,真真切切地感受基层老百姓的现状;要走进群众家中,真心实意地与群众亲切交流;要走进群众的心里,群众才能掏心窝子地待你。”毫无疑问,干部走进群众心里,以百姓心为心,是“结千村、访万户、解民忧、帮民富”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
笔者认识某单位一位80后驻村第一书记,自小在城市长大,对农村情况完全不了解,每天开着私家车来来去去,看着很忙活,却很难与村民打成一片,因为坐在车上不可能体会百姓冷暖,隔着玻璃窗换不来感同身受。显然,这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忙”只是一种表象,由于他骨子里还是不愿意深入群众,所以难以真正“沉下去”,解民忧、纾民困也就无从谈起。
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关键在哪里?其实,就两个字——交心。你把心交给群众,群众就会把心交给你,和你手牵手、心贴心、肩并肩,与你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有道是,常摸摸群众手上的茧,思想上的茧才会少长一些;常跑跑田间地头、多话话桑麻,啃硬骨头、破老大难才能有好办法。尤其是眼下正在全市轰轰烈烈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更需要各级干部走进群众心里,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各级干部要真正“沉下去”,须具备两种能力,一种是适应能力,一种是耐力。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曾用柳树和松树比喻团结群众。他说,共产党员就好比柳树和松树,因为柳树插到哪里就在哪里活起来,松树劲大得很,到冬天也不落叶子。共产党员深入人民群众,不仅要像柳树那样可亲,人人喜欢;还要像松树那样坚定,稳当可靠。
各级干部要带着感情“沉下去”,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一门心思为群众办实事,才能迅速适应农村生活,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与群众成一家人;要带着恒心“沉下去”,以不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收兵的劲头,坚定执着,稳当可靠,给人民群众带来战胜贫困的勇气和信心。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在“结千村、访万户、解民忧、帮民富”活动中真正“沉下去”,才能进一步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进一步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本领,才能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