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9月6日至7日,以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黄红霞为组长的河南省市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组一行7人,对我市市级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最终,我市以99.61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通过考核评估,全面实现消除疟疾目标。黄红霞在市会议中心向市政府颁发达标奖牌和证书,并宣布:焦作已消除疟疾!这是焦作市公共健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疟疾、艾滋病和结核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三种传染病。我市是单一间日疟流行区,中华按蚊是唯一传播媒介。疟疾曾是严重危害我市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虫媒传染病。历史上,我市疟疾流行非常严重,1950—1970年,年平均发病率在35/万以上,1954年、1964年和1970年分别发生三次大的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为185.19/万、161.42/万和104.60/万。上世纪70年代以后,各级疟防机构认真落实“以消灭疟疾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发病率逐年下降。
消除疟疾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作出的庄严承诺,13个部委联合发文《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目标。
消除疟疾重要标准就是连续3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截至目前,全球实现了消灭天花。消灭天花的主要原因是接种疫苗,而疟疾目前没有商品化的疫苗,唯有采用清点拨源的方法将每一个可能造成传播的传染源都彻底清除。医院尽早发现每一例疟疾病例;疾控部门进行个案调查、疫点处置;教育宣传部门对学生、群众进行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商务、旅游部门对出国打工和旅游人员进行有效管控;财政部门提供经费保障等。
消除一种传染病是一个政府的庄严承诺,带给百姓的是福祉。2010年以来,我市采取了以消除疟疾传染源、阻断疟疾当地继发传播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3-2016年,各县(市)区先后通过市级对县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截至目前,我市已连续7年没有发生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
考核评估期间,考核组一行深入市、县、乡相关机构,通过听取汇报,重点审核近3年疟疾病例发现、报告、诊断、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血检复核资料,以及消除疟疾阶段的规划、方案、总结、经费投入、寄生虫病防治机构队伍建设等,并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孟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孟州市人民医院、孟州市西虢镇卫生院、博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爱县人民医院、博爱县清化镇卫生院等单位进行了现场考核;抽取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医疗机构的12名镜检员进行镜检能力考核,合格率为100%;对30名临床医生进行疟疾诊疗知识测试,合格率为100%;抽取近3年我市、孟州市和博爱县复检的阴性血片75张,对所有输入性疟疾病例的阳性血片进行现场复核,血片制作规范,符合率100%。
在对我市市级消除疟疾工作各项指标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估后,考核评估组认为,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消除疟疾工作机制健全,在政策、经费、人员方面得到了有力保障,成立了消除疟疾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消除疟疾办公室,完善了消除疟疾的三级监测网络,提升了可持续性的疟疾监测能力,能够落实“1-3-7”输入性病例发现和疫点调查与处置措施,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按时完成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及血片复核工作;健康教育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两封信一承诺”防控输入性疟疾措施落实到位;各项消除疟疾的资料完整、数据翔实、文字规范、归档明晰,消除疟疾纪实片、防治图片画册、展板展示了消除疟疾历程,证实焦作市连续7年没有发生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完成了《河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中制定的各项工作指标;考核评估组确认焦作市已达到了消除疟疾的标准。
考核评估组建议,在消除疟疾后的疟疾监测工作中,要坚持多部门协调机制,保持监测体系及疟防人员的稳定,维持县级以上医疗疾控机构镜检能力,持续开展疟防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出国务工人员管理,强化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培训,保持对传染源检索的及时性和敏感性,出现输入性疟疾疫情时,及时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和处置工作,必要时开展媒介监测,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图为评估组在孟州市西虢镇卫生院检查疟疾镜检情况。
王中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