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仕智)秋收已到,我市在“管”字上下功夫,织就“天、地、人”三张网,为实现“零火点”目标,打响了秋冬季秸秆禁烧攻坚战。
“天网”,充分发挥“蓝天卫士”全天候的监控作用。为了对秸秆禁烧实行常态化监控,确保“零火点”目标的实现,我市在全市各地建成了648个监控点,所有县乡都建立了监控平台,安排专人值守,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度;建立了“蓝天卫士”系统运行和火情处置台账,做到预警有记录、处置有结果、处罚有依据。各地“蓝天卫士”监控室还与省、市平台联网,每个村也都建立了应急队伍,真正实现了“技防+人防”无缝对接,及时发现火情,及时消灭火情,及时排除隐患,把火情火险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
“地网”,实行秸秆禁烧网格化管理。我市层层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惩到位,实现全天候禁烧、全覆盖监管,严防死守,看死盯牢。为确保有效防控,落实好应急处置责任,县、乡、村三级均制订了秸秆焚烧应急预案,落实防范措施,组建临时消防组织,配备铁锨、扫帚、灭火器等器具,每个乡镇都配备有2~3台洒水车,一旦发生火情,能够及时组织扑救,杜绝造成大面积连片焚烧事件。温县各乡镇全部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每一个地块的网格员责任,标注责任人员、联系方式,并将网格员名字标注在网格图上报县禁烧办公室。该县各乡镇也建立应急抢险队伍,备足应急器具和物资。
“人网”,实行市、县、乡、村四级抓禁烧。市里成立了由21人组成的7个秸秆禁烧督查组,按照职责分工,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法,全天候、全方位、分区域对各县(市)区秋季秸秆禁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查暗访,发现一起、登记一起、上报一起、处罚一起,做到“有烟必查、逢火必罚”。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街都成立了秸秆禁烧队伍和应急预防专业队伍,配备了充足的灭火器具和交通工具,做到了监督机构、人员、车辆、经费“四落实”。温县健全逐级分包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包地块的领导干部分包责任制,层层分包,传递压力,落实责任。县里还成立了禁烧办公室、督导组、执法组、巡查组“一室三组”,县禁烧办成立3个督导组坚持早、晚督导;县委办、政府办组成联合督导组不定时进行督导;县11个禁烧督导组吃住在乡镇,坚持24小时督导;乡镇巡查人员坚持全天巡查,形成了强大的禁烧高压态势。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