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G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预制梁场门口鞭炮齐鸣,该项目的第一片50米T梁缓缓运抵施工现场,开始了首片梁板架设工作。
现场管理人员和专业施工队伍紧密配合,合理安排工序,分工明确,严格操作规程,T梁缓缓升空,最终被安全地架设在93#-94#最东侧,首片梁板的架设任务顺利完成。至此,G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正式从下部施工转入上部施工,整体工程施工驶入“快车道”。
G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是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的全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确定的双料PPP试点项目。该项目起于原焦高速公路与省道S234连接的焦作南互通式立交南侧,北接焦作市区迎宾路,并通过焦作南立交连接原焦高速公路。路线利用省道S234向南改建,至黄河南岸池沟东穿过邙岭,进入郑州荥阳市境,路线全长26.4公里。
我市与郑州一河之隔,具备区域经济合作、城市融合发展的交通、空间、产业等基础和便利条件。推动跨地区、宽领域、深层次的郑焦融合区域经济合作,近年来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G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正是乘着郑焦融合发展的东风顺势而为,为郑焦融合架起发展“脊梁”。该项目作为连接我市和郑州市西部的重要通道,建成后将直接打通焦作市的南大门,进一步完善我市交通路网结构,加快郑焦融合对接,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大桥质量关乎一河两岸的下一步融合发展,马虎不得。为此,项目公司坚持一手抓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一手抓规范化建设管理,以开展标准化施工、品质工程、安全大检查、平安工地等活动为载体,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在一次施工过程中,项目公司发现一处涵洞存在墙身外立面不平整、人工修饰等问题,立刻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拆除处理,并更换模板。
项目公司持续有效地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控制,通过严格把控原材进场关及对现场原材随机进行盲检等有效手段,确保进场原材合格。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及时清理出场,并对相关单位进行处罚,今年已取消了一家石料厂的供货资格。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项目公司联合中心试验室,每周对新完工的结构物进行质量抽检,严格控制现场结构物质量;加强水泥搅拌桩施工前质量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在互通区路基范围外先试5根,并开挖检查外观质量;针对随机抽查发现的钢筋接头质量不稳定问题,项目公司及时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下发质量控制要点,并加大随机抽检力度,确保了钢筋机械连接施工质量。
为控制结构物施工质量,项目公司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结构物质量控制的通知》,对地面以上结构物的原材选取、模板、施工工艺、保护层控制指标及外观质量作出了具体要求。为做好三阶段验收工作,对已开工分部分项首件资料由总监办审核完成后报备项目公司,未报备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不允许进行下部施工。截至目前,土建三标已完成首批支座检测及首批结构物三阶段验收工作。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项目公司不断加快项目进展,科学组织,细化节点目标,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督促各施工单位加大设备、人员投入力度,努力克服原材料涨价、环保、地方环境协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强力推进工程进度。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3.14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0%。工程形象进度桥梁桩基累计完成1573根,占总量的87.3%;墩柱/肋板累计完成721根,占总量的66.1%;碎石垫层累计完成57600立方米,占总量的75.1%;水泥搅拌桩累计完成227708米,占总量的61.8%;路基挖方累计完成110702立方米,占总量的47.2%;素土填方累计完成236440立方米,占总量的13.3%;涵洞通道累计完成2道,占总量的5.3%;承台累计完成37个,占总量的35.6%;系梁累计完成267个,占总量的74.6%;箱梁/T梁预制累计完成135片,占总量的5.9%。
工程建设者不仅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更需要不断创新的智慧。G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公司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大量运用新工艺和新技术,为确保大桥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项目公司打造了基于模型化的“互联网+智能交通建设”平台,推进信息化管理,与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结合本项目研发了“BIM+互联网”管理系统,施工重点区域安装实时监控系统,通过手机客户端可对施工情况进行实时观测,施工材料均设有二维码信息,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详细了解材料信息,目前该系统已在该项目土建3标试运行。
作为一项惠及黄河两岸人民的重点工程,自2016年9月27日G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正式开工以来,大桥项目建设者们正昼夜不舍,用精湛的技艺、严谨的作风,为郑焦融合落笔着色,打造一条跨区域发展之桥。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