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兰州公交“流动书架”两个月被“偷光”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网络视频显示,设立仅两个多月之后,原本摆满图书的书架已经光秃秃,站台保安则表示图书都被乘客拿走了。兰州第三客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车站图书的确存在丢失情况,他们今后会视情况再补充图书。(据《北京青年报》)
“流动书架”的出发点显然值得肯定。“流动书架”让城市多了一缕书香,这对于一个文明的城市来说,其实也是不可或缺的。浓厚的书卷气息,本来就是文明的应有之义。一个没有书香的城市,不仅不可能是一个文明的城市,甚至还不可避免地恶习丛生,戾气肆虐。而失去文化和知识的支撑,不仅使城市的发展难以为继,又遑论文明城市建设。
也因此,“流动书架”应真正让市民从中受到文化的熏陶,而不是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而现在的“流动书架”,不免有形式大于内容之嫌。比如,兰州快速公交BRT一共15个车站,从首站坐到末站大约只要30分钟。对此,有网友提出,在公交车上这么短的时间里怎么可能读完一本名著?实际上,放些报纸杂志,可能更实用。
对此,有关方面的解释是,图书漂流站是区政府、区图书馆为响应兰州市创建文明城市所办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提升市民的文化程度,图书要求选择一些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的经典图书,这个活动要求以名著为主”。其实,并非只有名著才“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流动书架”放置名著,不过是为了装点“高大上”的门面。
而且,放置名著,不仅不实用,也加大了“丢失”的概率。兰州公交“流动书架”前期投入的1500余册图书中,80%是经典名著,“设立仅仅两个多月之后,原本摆满图书的书架已经光秃秃”。显然,尽管人们的道德水平在不断提高,爱书之人大凡也有一定的品位,但如“窃书不能算偷”的孔乙己,在当今也还有不少。而让人担心的是,虽然“主办方曾补充过500册图书,今后也会视情况再继续补充”,但不从根本上改变,仅靠补充图书补得过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