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亲历大国货币崛起,是中国金融人的光荣与梦想。”在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张欣园眼里,金融人不仅要有业务上的“小目标”,更要有家国情怀的“大格局”。
8年前,人民币国际化在跨境贸易结算领域起步时,打通国际通道、让世界接受人民币登场的艰难复杂,非亲历者难以想象。2009年7月6日上午,上海电气集团国际经贸公司开在中行上海分行的账户,向某香港客商汇出进口结算项下人民币款项。全球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由张欣园带领的团队完成。
一笔几秒钟到账的转账,他们努力了一年多。
张欣园的副手程耘回忆,那时美元包打天下,推行人民币结算很多人不理解。外派欧洲刚归来的张欣园,用国际视野和经验,带领大家一步步打通人民币结算清算国际通道。“刚启动时我说一年能做1亿元吧,他说100亿元都打不住。果然,我们第一年就做到100亿元,现在每年能做到6000亿元。”
“看准机会,我会毫不犹豫抓住。”41岁的张欣园言谈举止中透着干练。在张欣园看来,金融业务的实质就是为跨国贸易投资提供便利。
上海一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非洲某国投资了一家瓷砖厂。然而,那里外汇管制严格,资金一进入会被兑换为贬值较快的当地货币。企业主2016年前来求助,张欣园建议来自贸区开设自由贸易(FT)账户:当企业要向当地付款时,资金再从FT账户打入该国,此外资金会妥妥地存在上海。问题迎刃而解。
“用足上海自贸区金融便利化措施,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张欣园又找到了新的机遇。
(据新华社上海10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