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传胜)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居老年疾病前几位。骨质疏松不仅使患者腰酸背痛、驼背,严重时还会导致骨折,使人生活不能自理,继发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病等。为了帮助广大骨质疏松患者了解骨质疏松的防治策略,摆脱骨质疏松带来的困扰,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当天,市中医院将举办世界骨质疏松日大型惠民公益活动。
该院副院长、骨科博士林松指出,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易发生骨折,在老年人中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发病率30%以上。全球每3秒钟就有一个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调查显示,全世界50岁以上女性有三分之一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上男性有五分之一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
“其中,髋部骨折是对老年人影响最大的一类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像那些发生在腕部或肩部的骨折,髋部骨折带来的疼痛和下肢活动障碍会迫使病人卧床,难以活动;保守治疗需要卧床3个月左右。长期卧床会带来四大并发症: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和褥疮。哪一个发生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一旦发生髋部骨折,即使保守治疗也会危险重重,手术有一定风险,因此,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旦发生则性命堪忧。”林松说,“骨量是衡量骨骼质量的重要标志,因为骨骼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有专家把它比成一个‘银行’。每天身体制造新的骨组织,分解旧的骨组织,相当于存钱和花钱。人从出生到30岁左右,人体骨量值因为存入多于花销,一路增加达到最高峰值,‘银行’越来越富有,骨骼也越来越强壮;30岁以后,花销速度开始大于存入,骨量值开始入不敷出,之前存的骨量被透支,当人体内骨量减少到一定值,身体便开始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的质地没有那么密实,就像干枯的树枝一样,变得脆弱易碎,轻微碰撞或摔跤就容易导致骨折。因此,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早期患者无症状,一旦出现症状,骨钙常常已丢失50%以上。研究表明,骨质疏松这个来无影、去无踪的“无声杀手”正在突破年龄阶线,向年轻化趋势发展。其中,生活习惯不健康,饮食不合理,减肥、不运动、日晒少,吸烟、嗜酒、上网、玩手机、泡吧、熬夜过多,摄入过多碳酸饮料、咖啡因等,都是加速人体骨量流失的重要因素。”
林松称,骨质疏松症有个特殊癖好总爱盯上女性。对于青春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45岁后的中老年女性,保证每日1200毫克的钙摄入量,这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之一。若发现自己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作骨密度(BMD)检查。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能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为了引起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该院携手洛阳正骨医院于10月20日在该院举行大型义诊和健康知识讲座。同时,该院还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门诊就诊免挂号;骨质疏松相关检查8折优惠;当日医保住院患者起付线优惠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