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中,本报自今日起开设《学深杭 促创新 重在干 市直单位得意之作》栏目,系统展示市直委办局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创新发展的做法,敬请关注。
本报讯(记者董柏生)十九大胜利召开,焦作科技传捷报:市科技局以全省第三名被省人社厅、省科技厅推荐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不仅如此,继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在全省首家、全市首次发布县(市)区科技创新指数排名,出台《关于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5个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之后,我市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焦作高新区被省政府确定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辐射区,我市被省科技厅拟定为河南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市,焦作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市科技局也先后荣获全市企业服务先进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等称号。
这是新一届科技局党组班子献给全市人民的厚礼,也是全市科技系统广大职工凝心聚力、创新理念、积极作为、强力推进我市科技工作率先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务实之举。
在市科技局,“加压、加油、加速,倾心、倾情、倾力,善谋、善作、善成,争位、争先、争冠”的科技局精神催人奋进,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排名工作方案、作风建设问责办法以及“科技创新、点燃梦想”半年行动计划激发着每位职工的干事创业热情。
紧紧围绕“四个焦作”建设大局,密切联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科技局以“学深杭、促创新”为契机,以十大科技创新平台工程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工作正在谱写新的篇章。
今年6月中旬,该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安禄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央企钢研集团、中科院等单位拜访和洽谈,达成10多项合作意向。围绕这些合作意向,结合贯彻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该局谋划了下半年“科技创新、点燃梦想”半年行动计划。
与中科院携手启动实施100家骨干企业打造转型先锋行动计划,组织中科院10名院士与焦作十大产业洽谈对接。从6月15日到目前,市科技局8次邀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暨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相关院所高校19名研究员和专家来到我市,就建设钛金属国家产业研究院、锆金属国家实验室、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谷等一批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抢抓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战略和郑焦融合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的重大机遇,该局着手编制“一区(焦作国家高新区)五园(焦作城区工业产业园,修武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武陟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园,博爱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产业园,孟州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规划,积极建设郑洛新焦协作发展平台。
完善柔性人才政策,吸引“孔雀飞向焦作”。今年年初以来,该局以深圳为突破口,先期建立深圳焦作籍高层次科技人才网络平台,打通深圳焦作籍高层次科技人才与焦作企业家常态化开展科技信息交流、技术转移转化、项目合作等便捷通道。搭建国(境)外焦作籍高层次科技人才网络平台,今年年底前力争与国(境)外100名焦作籍高层次科技人才建立密切联系和常态化合作渠道。
在全省率先探索进行拨改贷、拨改投、拨改补、拨改奖改革,在全省商行系统成立首家科技支行,探索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去年以来,科技支行发放科技贷款6120万元,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3家。
在市科技局的倾力组织、服务、带动下,我市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壮大,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6家,居全省第五位;有河南省创新型龙头企业3家,居全省第四位;有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25家,居全省第三位。
创新平台持续增加。该局组织申报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总数达到66家,居全省第四位。我市新增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家,总数增至20家,居全省第三位。
积极争取省科技合作项目。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5个项目被列为2017年河南省对外科技合作项目。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风神轮胎、多氟多、佰利联、中原内配、中轴等一批骨干企业已成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单位。我市4家企业代表河南省参加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占全省参赛企业的四分之一。
好风拂面来,扬帆正当时。目前,市科技局正借助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东风,大力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重大部署,为建设“四个焦作”和实现我市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