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能源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弯道超车为哪般
电子化学品事业部:亮出王牌 打造精品
智能化助力六氟磷酸锂新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 强化科技引领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创新驱动 强化科技引领

作者:本报记者 翟倩倩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闫春生。 本报记者 张 璐 摄
 
   

  “公司自主研发的六氟磷酸锂在与日本同行业领军企业同台竞技后,产品质量、价格等综合性能都优于日本企业产品,并且率先在我国实现了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产业化,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晶体六氟磷酸锂自主生产的国家。”谈起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该公司品质管理部部长、电子化学品事业部副总经理闫春生侃侃而谈。

  而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是该公司凭借强大的科研力量,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引领,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使企业发展迅速步入快车道,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据了解,六氟磷酸锂是综合性能最好、用量最多的锂离子电池电解质,被称为锂电子之心。“2011年以前,六氟磷酸锂市场一直被日本的一些企业所垄断,实行技术封锁和价格控制,国内科研机构做了大量研究,始终未能突破。”闫春生说。

  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不断前行。2006年,在多氟多研究所工作的闫春生,组建了研发六氟磷酸锂生产工艺的先锋队,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们一边翻阅书籍查找资料,一边做实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先后突破了原料提纯、机械密封、低温、强腐蚀、无水无尘等苛刻条件的一道道难关,成功研发出六氟磷酸锂。

  2007年完成第一套小试装置,2008年建设完成2吨中试生产线,2009年20吨中试生产线试产成功,2010年200吨生产线建成投产,2013年达到2000吨生产能力,目前已达到年产3200吨生产能力。

  在这期间,闫春生又创造性地提出了用双釜法合成六氟磷酸锂的生产工艺,使原材料的能耗降低了10%,产量大幅提升,同时又避免了因机械搅拌长期运转密封装置磨损,导致强腐蚀物料泄露、空气及水分渗入等系统污染问题。

  2015年,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如何才能在设备不增加的条件下进行增量降耗呢?只争朝夕克难题,奋发有为强攻坚。多氟多首创了一条新的原料路线,在成套工艺技术、原材料纯化、专用装备开发、废弃物梯级高效利用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突破,产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分之一,工人工资、设备拆旧、电能电耗等生产成本降低200余万元。

  创新永无止境。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可靠、装置稳定运行、工艺清洁、操作安全,产品质量完全满足锂离子电池行业要求。同时,多氟多以六氟磷酸锂为突破口,连续攻克了电子级氢氟酸、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隔膜、锂电池、电机、电控、动力总成等一系列新能源领域的新材料关键技术,构建了高起点、高科技、高品质的创新链,实现了中国的锂电技术由跟跑者向领跑者的飞跃。

  “党的十九大为下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论述。”闫春生说,“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将会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争做创业实干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