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宣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必将汇聚起磅礴之力,创造美好未来。
站在更高起点谋划推进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全面深化改革仍是必由之路。
时间回溯到四年前。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响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
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从聚焦体制机制、统筹谋划改革任务,到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再到凝聚各方智慧、形成改革合力,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
五年改革成就巨大。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五年改革温暖人心。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谋划和考虑改革的重大问题。从脱贫攻坚到生态文明建设,从冬季取暖、垃圾分类、养老服务等民生小事到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过去五年,全面深化改革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为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巨大动力。
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明确谋划——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全面深化改革开启新征程
展望未来,恢宏的改革画卷徐徐展开。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教育强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报告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报告强调,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十九大报告强调。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以改革激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不竭动力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报告提出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革新精神。这是中国发展奇迹的制胜因素,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
“深化改革是一场‘大戏’,是一场‘硬仗’。任何‘等一等’的态度、‘看着办’的标准、‘过得去’的作风,只会损害改革、贻误改革。”十九大代表、河南省省长陈润儿说,“面对各种困难,不能等着‘给答案’,而要主动‘解方程’”。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上推动改革发展,是改革开放不断开拓前进的制胜法宝。
一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将迎来第四十个年头;三年后,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航程已经开启,新一轮改革大潮正风起云涌。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