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全国各地交警部门对“酒驾”持续不断的严厉打击,如今“喝酒不开车”已深入人心,酒后驾驶、醉酒驾驶现象大为减少。与此相对照,人们对“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副驾驶不系安全带”等陋习危害性的认识仍严重不足,甚至不认为这些是交通违法行为。
实际上,我国相关法规早有“开车打手机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对驾驶人处罚款50元,记2分”“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规定。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交通违章处罚的对象主要是机动车驾驶人,给人们带来一种误解:只要机动车驾驶人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驾驶就有保障。其实,确保安全驾驶人人有责,绝非司机一个人的事,既涉及乘车人,也涉及路上行人,甚至牵涉到足不出户的人。例如,你在家中给朋友打电话谈事情,对方说正在开车,这时候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请朋友不开车时打回来并立即中断通话,一种是继续喋喋不休地说事,后一种情况即是将朋友置于危险之中。因为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会导致大量违规驾驶行为,如突然降低车速或刹车,方向把握不稳,忘记使用提示灯光,发现险情时犹豫不决、反应迟缓、操作不当等,比酒后驾驶更具危险性。
目前,交警部门正加强管理,从机动车驾驶员入手,确保“驾驶时不拨打接听手持电话”“驾驶人、乘坐人员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法规落到实处。例如,浙江余姚交警部门对驾驶机动车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交通违法行为实施电子警察自动抓拍,并对违章车辆进行曝光;新疆哈密交警部门对出租车司机严格管理,要求其确保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乘客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
与整治“酒驾”一样,整治“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副驾驶不系安全带”等陋习,除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外,还须努力营造“安全驾驶、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只有“不与开车的人通电话”“乘车时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合力,帮助个别机动车驾驶人改掉陋习,构建汽车文明,打造平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