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媒体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步一景”处处新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的微新闻公布
“海创会”直播盛况刷爆朋友圈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别让戒网瘾学校游离在法律之外
职场新人的高离职率
焦作体育 中原品牌
“无声”攻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职场新人的高离职率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如今,“闪辞”一词已成了流行语界的明日黄花,对一些90后职场新人来说,一年内换数个工作不算稀奇。一项基于全国一二线城市2800余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流动性高于社会整体离职率,一年内主动离职率达20%,高于社会整体离职率的12%。

  应届生期望值过高、要求太多,无疑增添了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的工作压力。然而,职场新人高离职率引发舆论热点,更重要原因还在于这一现象违背了传统职场伦理,至少在“老一代人”眼中,坚守岗位与职责、对供职单位高度忠诚是毋庸置疑的道德要求。对于职场新人屡屡冲击这些标准,很多人有不适感,也有人认为这是“新人类”追求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对此,您怎么看?

  【观点1+1】

  @刚柔v:年轻人不同的就业观,是高离职的主要原因。与理想的职业相差较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一时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等都是造成新人频繁跳槽的原因,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当他们经历职场磨砺之后,会逐步对职场有更深的认识,找到合适的位置,就不会频繁离职了。

  @常睿平:“闪辞”问题的出现双方都有原因,一方面,现在的年轻大学生好高骛远,期待与实际有差距,没有摆正心态;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粗放,不利于人才健康成长。解决“闪辞”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平凡丑人:职场新人高离职率的情况反映了当下大学生的浮躁心理,自身定位意识差,好高骛远,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职场中存在不稳定因素,缺乏对年轻人的正面引导。年轻是资本,但不是随意挥霍的资源,年轻人应脚踏实地为未来积累经验。

  @露丝独特:年轻人喜欢追求自我,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这没什么不好,只是不要在追求自我中迷失方向,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前进。

  @不知潇湘在何处:时代在发展,年轻人的就业观也在发生变化,长期在一家单位做“拼命三郎”不是他们的理想,他们追求的是能挖掘自身潜能的职业,想自己定制自己的人生。所以,人们不必片面看待“闪辞”现象,在年轻人的心里,无论做什么事,顺应自己的内心是最幸福、最具价值的事情。

  @梅语馨香:职场新人“闪辞”,属于对自身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的试探过程,相信在几经周折之后,会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从此安下心来。

  @晓平王:职场新人频繁跳槽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让用人单位感到不适,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人才流动是激发人才资源潜力的重要渠道。所以,要理性看待职场新人“闪辞”这个问题,不要给职场新人设置太多负面标签。

  @蒋珊如此多骄:如今的年轻人没有那么多思想包袱和后顾之忧,社会资源多、机会多、选择多,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跟着感觉走”,多元的社会也有足够的宽容度去接纳这些年轻人的“任性”和“折腾”,这无疑是一种时代进步。

  【下期话题】

  大学生夫妻宿舍

  近日,一条“南开大学推行夫妻宿舍”的消息在网络上刷屏。南开大学称,考虑到已婚在校学生需求,学校推出的夫妻宿舍可以让学生夫妻住在一起,方便沟通感情。不过,申请人夫妻双方必须都是南开大学在籍在校生。南开大学新闻中心工作人员也表示,南开大学推出学生夫妻宿舍只是一种人性化服务,并不是鼓励学生早婚。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