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增强,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中医知识,且关注点更专业。日前,本刊接到几位读者来电,咨询足三里的一些健康知识。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杨明军。
在该院康复科,记者找到正在为患者按摩的杨明军。听说要了解足三里,杨明军笑了。他说:“现在养生也是赶时髦,这一说足三里好,就一窝蜂开始按摩针灸足三里了。”记者也笑着说:“你直管介绍就行了。”杨明军想了想说:“要说这足三里,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像《灵枢》中说:‘邪在脾胃……皆调与足三里。’《四总穴》歌曰:‘肚腹三里留。’《千金翼》认为足三里‘主腹中寒,胀满,腹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胸腹中瘀血,小腹胀,伤寒热不已,热病汗不出,口苦、壮热,喉痹不能言,胃气不足……’《针灸聚英》也认为足三里‘主胃中寒,大便不通,心闷不已,卒心痛,目不明,产妇血晕,不省人事’。华佗则用足三里治疗‘五劳羸瘦,七伤虚乏’。南北朝时刘宋医家秦承祖更是认为足三里‘诸病皆治’。据说日本人学了中医后,也有‘莫与未灸足三里的人同行’一说。在民间更有‘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虽然这些说法有些夸大其词,但是,足三里穴确实是祛病保健之要穴。”
“足三里到底能治疗哪些疾病呢?”记者问。
杨明军答:“这个就多了,像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等,都可以通过足三里来治疗。现代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也有人总结了足三里的七大养生功效:一是男性壮阳,二是调养气虚血虚,三是促进人体长寿,四是脏腑疾患必取,五是按压治疗高血压,六是拍打治失眠,七是减肥与增肥。”
“足三里的具体位置在哪儿?”记者问。
杨明军暂停按摩后说:“足三里位置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的地方就是。另外,足三里也叫足三理,是指理上、理中、理下,一般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上的病痛,需要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