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秋山霜林风
古村幽思
红尘中 静守岁月
古树情深
晚秋农家院(水彩画)
莫沟的召唤
木如意
通 告
封闭施工公告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沟的召唤
□虞颖茂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村庄,是点缀广袤大地的枝叶或花朵,是连接繁华城市的神经末梢。孟州市城区西北约10公里处的西虢镇莫沟村,就像一朵盛开的花,绽放在黄河北岸,绽放在太行山南麓。

  背依太行,面临黄河,注定这里是一块不错的风水宝地。但是,由于这里位于太行山区最南端,属于陡坡黄土丘陵区,土层深厚,为黄土母质,下部有厚度不等的沙盖层,多为柱状结构,质地松散,抗蚀力弱,水土流失严重,因而不同程度地形成了残塬阶地,沟壑纵横,有的沟坎深达30余米。当地居民便依托地形地势,在山畔、沟边凿挖窑洞而居,窑洞一般深为七八米,高宽各约3米,密密层层,鳞次栉比,布满沟沟坎坎,展现了南太行特有的窑洞居住文化。

  莫沟村至今遗留窑洞共180多孔,多为明清时期开凿。窑洞具有经久耐用、冬暖夏凉、经济实惠的特点,在黄河水与太行山交集的广大区域,窑洞居所,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有一首民谣如此唱道:“贵客来到我家堂,休笑我家无瓦房,土窑好似神仙洞,冬天暖来夏天凉。”质朴而亲切。

  如果说窑洞是莫沟村居所的一大特色,那么,临水而居是其又一大亮点。莫沟村三面环沟,它背靠顺涧水库,一条汶水河从村西贯穿而过,使之充满灵秀气息,是干旱少雨的豫北众多村庄所不可比拟的。窑洞民居,河流缠绕,树林茂密,构成莫沟村得天独厚的小生态环境。

  在建设美丽乡村、营造特色村庄的政府规划中,莫沟村被领导圈入蓝图,走进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大师的慧眼。没有大兴土木,没有大拆大建,专家本着“修旧如旧”的美学理念,契合了党政关于“修复乡村生态,实现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传统文化回归”的思路,进行生态修复、绿色改造,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植被和生态,尽可能恢复原有村落民居的历史人文风貌,从而打造集宜居宜业、休闲旅游、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村庄,让前来旅游的城市人领略到农村自然、质朴、宁静的田园生活,让居住于此的村民享受到城市里所拥有的公共服务。

  如今的莫沟村,已形成上、中、下立体式村庄风貌:上层为本村村民聚居地,以完善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开设特色小吃、特色商业一条街,创办大学生创业淘宝店,把触角伸向现代生活;中层以修复明清窑洞和民国民居为基调,既再现人文莫沟的历史风貌,又为留下住宿的旅客准备了别具一格的休息场所;下层以治理汶水河、莫龙湖水系为抓手,对原有的树林和湿地进行实实在在的生态保护。

  在莫沟,你若走入窑洞村部,也许会联想到伟人曾经寝办合一的陕北杨家岭窑洞,当年革命步履维艰、幸福来之不易,思想上不自觉地受到一次红色教育;坐进老苗书馆,你不仅可以阅读莫沟的前世今生,也能了解纷繁世界的无限精彩,在过往与当下、古老与时尚之间流连;漫步三棵树院和席家布坊,你可能浮想莫沟过去的农耕画面和乡居场景,与你的故乡作对比,不禁产生一丝乡愁;垂钓汶水河畔,你会忘记快节奏带来的烦躁,在静享安逸之时,心中或有禅意涌动……

  站在莫沟村头,一幅层次分明的田园风光图画向你召唤,等待你零距离地解读和欣赏。来吧,这里有亲切的乡情,有别样的乡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