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今年5月,河南郑州医生杨欢(化名)因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与其发生争执,老人突发心脏病去世。老人家属将杨欢告上法庭,要求赔偿40余万元。因不满一审中杨欢与老人的死亡无因果关系、向老人家属补偿1.5万元的判决,老人家属继续上诉。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怀府侠客:老人在密闭的电梯内吸烟是不对的,医生劝阻老人并无过错,但如果他能换一种更加温和的方式劝阻不文明行为,效果可能会更好,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GZHhaha-haha:医生劝阻老人在电梯内吸烟,是为了包括老人在内的电梯里所有人的健康着想,医生的行为初衷是好的,只是劝阻方式或许过激一点,老人尚且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出现意外后其家属怎么能让医生承担主要责任呢?
@怀府侠客:“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人人皆知,电梯空间狭小且密闭,吸烟对人们的危害更大。老人吸烟本不对,医生劝阻本无错,奈何争执一起,老人突发心脏病去世,真可悲!此事告诉我们,一定要用文明的方式劝阻不文明的行为!
@奥特曼小豆豆豆:老人在公共场所吸烟犯错在先,但并不是什么大错,而他突发心脏病去世,家属的悲伤心情可以理解,但问题是索赔40余万元有无理取闹之嫌。我认为,法官作出的判决充分考虑到了人道主义,没问题。此事件还告诉我们,打造无烟社会需要每个公民尤其是烟民的大力支持。
@我爱干煸茶树菇:任何公民都有劝阻不文明行为的权利,但劝阻方式一定要文明,如果将劝阻变成了言语攻击或侮辱行为,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负责,本案的焦点就在于医生是否“过度劝阻”。
@z531312762:公共场所吸烟是很常见的现象,虽然社会为劝阻此行为进行了很多宣传,但对于很多烟民来说效果并不明显。遇到在公众场所吸烟的人,我常常会想一些“温柔的理由”劝阻他们,比如身边有小孩、孕妇之类的提醒,这样既给足了吸烟者的面子,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细数青山望蓬莱:劝阻者不应该承担主要法律责任。如果让劝阻者赔偿40余万元,以后谁还敢劝阻不文明的行为?
@SWUST邓伯霜:“公共场所不吸烟”应该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自觉。
@王者微小:法律是守法者的保护伞,不是某些人漫天索赔的工具。
@鸳浔:心脏病发作与吸烟有多大关系?老人家属是否可以将烟草局告上法庭呢?
【下期话题】
焦作开启
“互联网+公交”新时代
2017年是我市创建省级公交优先示范市的收官之年,为方便市民乘车,市公交总公司进一步拓宽公交支付方式,将20路、28路列为首批试点移动支付线路,与现行的投币、刷卡等传统支付方式相结合,实行二维码扫描支付。这标志着焦作公交正式迈入扫码乘车的移动支付新阶段。
下一步,市公交总公司将组织力量作好与金融IC卡、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的对接,拓展更多支付渠道,让广大乘客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智慧交通”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对于“互联网+公交”与绿色生活的关系,您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