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洋溢着辩证思维的火花,是哲学的一部分;创新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其强大的创新和颠覆基因,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强有力的竞争者。掌握六氟磷酸锂技术后,多氟多实现了从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和电子级氟化工的转型。
从氟化工到六氟磷酸锂,从电解液到锂电池,再从锂电池到新能源汽车,多氟多成立18年来,走出了一条不断创新,不断拓展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创始人李世江,更是将创新基因融入血液,带动企业步步向前。
上世纪90年代初,董事长李世江被选入国家化工部工作,并参与了1992年国家关于氟化工行业的一号文件起草。这段独特经历,让他早早洞悉了氟化工广阔的发展前景。
1994年,他被焦作市作为专家人才引进到多氟多的前身——焦作市冰晶石厂。冰晶石厂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远远低于当时世界同行水平,企业濒临亏损的边缘。李世江上任后,带领新聘请的专家团队攻坚克难,历时3年时间,探索出了氟硅酸钠法制取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生产技术。这项技术利用磷肥副产品氟硅酸钠为原料,生产高分子冰晶石,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磷肥工业发展的“三废”污染问题,打破了国内几十年来以萤石为原料生产冰晶石的传统工艺。
“这项产品优于国家标准,却由于不符合标准遇到了很大的推广难度。我当时就明确一个原则,不能为了适应标准而降低我们的生产品质,而是要努力让标准提升。”李世江称,在多方奔走介绍后,有关部门终于研究决定由多氟多主持修订了新的冰晶石国家标准。此后,这项研究成果在2002年被原国家计委评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并获得了国家800万元的国债资本金支持。
2010年5月18日,多氟多在深交所创业板发行股票2700万股,募集资金10.6亿元,成为我国无机氟化工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而李世江也成为焦作市第一位公司上市的民营企业家。
李世江说,多氟多从化工做起,做了锂电池后又做了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外来者,更是一个后来者。2016年,多氟多的冰晶石全国市场占有率为60%,已连续15年全国出口量第一;多氟多氟化铝全国市场占有率为35%,已连续10年全国出口量第一;多氟多六氟磷酸锂全国市场占有率为40%,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5%,产销量居全球第一。
这一切光鲜成绩的背后源自多氟多在10多年前的一个决定。2006年,六氟磷酸锂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每吨价格高达100万元,不仅生产门槛极高,且生产技术为日本企业垄断。
随后李世江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2年从研发、小试、中试到建厂,实现了六氟磷酸锂从产品工艺到设备全面“自造”。目前,多氟多已经具有6000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的生产能力。
多氟多的发力令六氟磷酸锂的售价从100万元/吨降至现在不足30万元/吨。自此,多氟多收获了产业上游的话语权,更令中国的锂电材料从受制于人转变为供应全球。
掌握六氟磷酸锂技术后,多氟多实现了从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和电子级氟化工的转型。后六氟磷酸锂时代,多氟多以点带面,连续攻克了电极级氢氟酸、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隔膜等技术难题。随后在电池产业链中更是向下延伸,以材料电池为根基,多氟多开始向电机、动力总成等一系列新能源整车领域的关键技术发起冲击。
多氟多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创新领先的无机氟化工领军企业,是我国无机氟化工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走的是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技术创新之路。多氟多有400多项专利,这些专利大多数是发明专利,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制定和修订了5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目前正在组织制定国际ISO氟化盐标准。多氟多搞了六氟化磷酸锂电池,站在电池的基础上研究了原材料体系,研究了电机和电控,生产了新能源汽车,这是多氟多转型升级的路径。
李世江说,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左上角是最轻的金属元素锂,右上角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氟,除了惰性元素以外,它在常温下几乎能和任何元素反应。多氟多通过研究让它和锂结合,生成六氟磷酸锂,成为锂电池材料的最佳选择。氟化元素标准电极电位最高为2.89V,理论上做正极最好,锂元素标准电极电位最低为3.04V,理论上做负极最好,由这两个元素组成电化学可逆电池,电动势最高可达到5.93V,如果锂电池运行效率再翻一番,锂电池的成本就可以降低一倍,锂电池的容量能够大幅度提升,所以锂电池理论上的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多氟多通过对氟、锂两个元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探讨,建立了动力锂电池的研究开发体系,打造锂电池及原材料产业链。多氟多将动力锂电池和“互联网+”高度融合,开发电池、电机、电控一体化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奠定了基础,逐步实现多氟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梦。
在材料与电池领域占据上游话语权的多氟多并没有停下脚步,2015年收购了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并在邢台规划了占地1000亩的电池工厂和年产10万台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元年成功进军整车制造。毫无疑问,从材料到整车,如此纵深的闭合产业链在行业中并不多见。
“传统汽车对汽车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不可否认,也因此有了路径依赖以及历史包袱。”李世江直指传统汽车造新的窘境,但他也同时承认,等社会推动力足够大的时候,这股势力的能量将会真正爆发。
对于多氟多自身的定位,李世江认为,过去的多氟多应当归类为第二类阵营。但是随着收购整车制造厂以及向“互联网+”渗透,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兼具新兴势力造车、传统造车和互联网造车三方势力叠加的企业。
“三年发展靠运气,十年发展靠规划,三十年发展靠文化。多氟多已形成了非常好的创新文化。”李世江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仅是解决出行方式,更重要的是解决这个社会发展的方向。
目前,多氟多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实现生产,而一个以锂电池为核心的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项目正在建设中。
对于多氟多未来的发展规划,李世江称,多氟多将借助资本市场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把氟化工继续做大做强。今年6月,多氟多已与国内第二大氟化工企业宁夏金和化工有限公司进行战略重组,进一步提高了氟化盐的经营效率,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