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民间力量在传统文化产业中迸发活力
习字为乐 养性怡情
冰菊花开雁门村
买鸿钧艺术讲座举行
南河老船舞台剧剧团成立
孟州学子随“武林汉韵” 赴非洲四国巡演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习字为乐 养性怡情
——访我市书法家窦国杰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郭嘉莉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窦国杰用行动将这句话落到了实处。

  2009年秋,窦国杰到市老干部大学学习书法。他说,学习书法不仅让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身体,丰富了晚年生活。

  11月6日,记者见到窦国杰时,他正与市老干部大学书法班的学员讨论书法。

  窦国杰,博爱县人,现为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理事、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山阳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阳区老年书画家协会主席。

  今年62岁的窦国杰,退休于市农林科学院。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市老干部大学书法班,从此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窦国杰十分珍惜这个学习机会,上课期间,他从没请过一次假,每次都是提前到校,认真听讲。

  窦国杰十分重视笔法。“在书法作品中,同一个字写法有很多,所以有时候也要研究,你看这个‘唐’字,就是我研究出来的。”窦国杰指着自己的书法作品对记者说。

  为了能控制好手中的毛笔,他从练习书法的那刻起就决定负重练习。“我专门在废品站买了个轴承,带在手上练习书法,就是为了锻炼对手的控制能力。”窦国杰告诉记者。刚开始带2.5公斤的轴承,后来变成4公斤的,他笑称这是“铁镯”。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窦国杰得到一支4公斤重的铁笔。

  窦国杰认为练习书法要内外兼修。字内功夫多临帖,字外功夫多读书。来市老干部大学后,窦国杰开始背诵诗词,到目前为止,已经背会820首诗词。每天,他都会一首一首地背,一个礼拜就能把820首诗词背诵一遍。他说:“书法是慢慢滋养出来的,我们学习书法就必须多读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窦国杰还善于创新。“书法是一门艺术,得想办法让它变得更美。”窦国杰说,宣纸基本上都是白色的,时间长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于是他开始想各种办法改良宣纸。在市老干部大学书法班展示的书法作品中,数窦国杰的书法作品独特,有深棕色的宣纸、红色宣纸等。“这个深棕色的宣纸是用酱油染成的,其他颜色的宣纸有的用菠菜汁、有的用西红柿汁等染成。”窦国杰说。

  “我写字,很多时候是为了让心静下来。”窦国杰说。退休之后虽然空余时间比较多,但很多时候心静不下来,而每天摊开宣纸,拿起毛笔,当笔尖触碰到纸的那一刻,他的烦恼就都抛开了。

  今年恰逢市老干部大学建校30周年,窦国杰为学校设计了校徽,并雕刻出来。校徽上除了有学校的名字和建校时间外,窦国杰还专门设计了大山和太阳。他说,山和太阳相呼应,代表着山阳大地上的老人们在不断前行。

  下图为窦国杰(右)和学员在讨论书法。

  本报记者 郭嘉莉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