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多重经济因素的影响,经历2015年和2016年的狂飙突进,伴随着购置税优惠幅度减少,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回归理性发展轨道。这段时间,笔者发现我市几乎所有的汽车商家都在为应对市场低迷,绞尽脑汁地谋划如何利用价格手段和营销举措来提升销量。那么,什么才是决胜当下市场的法宝呢?笔者以为,商家应抓住这次市场低迷的机会,苦练内功,提高服务的档次。服务能力,决定着一个汽车品牌的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面临的挑战并不少。在全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努力下,中国车市能做到稳中有升,已属不易。今年上半年,中国车市走势跌宕起伏:开年便是低迷走势,远远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消费升级价格战不太灵光。纵观今年车市,原本集中在下半年出现的“花式降价”,在今年上半年便陆续上演。其中,又以长城和长安的“官降”最引人关注。最大的降价幅度出现在豪华车领域,只要消费者敢买,汽车主机厂就敢送,送的可不是油卡和海外旅游,直接就是10万元级的优惠。然而,今年上半年,“以价换量”的效果大不如前。取得“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业绩的反而是那些不怎么降价的汽车主机厂,比如奔驰和雷克萨斯,还有吉利、传祺和上汽乘用车。归根结底,还是消费升级,日渐理性的中国消费者正在追求高品质的新车,而不只是关注价格战。
针对车市现状,曾有业内人士对笔者说:“今年汽车企业营销困局已不单单是车辆的销售问题,而是涉及企业价值链全部环节。价值链营销要求企业重视渠道建设与渠道价值维护。降低成本、提高经销商竞争力,已经成为汽车企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汽车经销商如何应对低迷的国内车市?大环境下,经销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这也近乎是各种汽车行业论坛和经销商会议上人们谈论的问题。目前,国内经销商面临最严重的问题是,大多数经销商无法在新车销售环节中盈利。在此情况下,想要安然度过车市低潮期甚至有所提升,最急需的就是业务转型。那么,车企该如何转型?简单来说,就是放弃以销售新车为主的盈利方式,转为注重提升自身的内部运营效率,同时提升内部流程的精细化和管控能力。
我们看到,面对销售的不景气,各大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大打服务牌,争夺市场。不同的汽车品牌推出的服务内容各不相同,但服务的形式并不仅仅是给消费者带来实惠,重要的是对客户的售后服务,变为主动式的关怀。除了老品牌为维护客户绞尽脑汁,一些新品牌也开始为拉拢客户煞费苦心。一位经销商告诉笔者,作为一个新的品牌,大部分的客户还没出保修期,但为了保留客户,还是推出免费检测的项目,并在检测项目上加点特殊的服务内容。经销商重视服务内容,加强服务水平,无非是为了应对整车销售利润下滑所进行的市场策略转变。而服务也作为企业销售产品独特的增值内容,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为企业留住客户,也留住利润的源泉,成为生存下去的关键。
面对眼下车市形势,很多4S店已经开始自发地内部培训,提升管理水平。过去,是靠销售养活4S店;现在,已经变成靠服务抓住消费者。因为,如今消费者的眼光已经不仅盯在购车成本上,汽车企业的维修网点数量、服务质量、配件价格等因素也成为消费者最重视的因素。有关人士预测,中国车市将步入缓慢发展阶段,是致力提高销量还是做好售后服务?如何把握二者的平衡关系,将成为中国车商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正是那些不光重视销售、更加重视服务的企业,才能得到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