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9岁的安徽考生徐孟南第一次参加高考,但是他没有在考卷上填写正确答案,而是写了满篇自己的“教育宣言”。注定,这样的考卷无法将他送入大学。走出考场10年,他辗转各地工厂打工,成家生子,渐渐觉得当年的做法“太不值”。几天前,徐孟南进行了2018年的高考报名,时隔10年,当年的这位“白卷”考生,希望能够重返高考考场。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芳心云天: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白卷”考生放弃当年的应考机会,“流浪”10年才发现自己学识不足,不能适应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忽然明白想要实现心中之梦,仅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丰富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智慧。不忘初心,应战高考,不是为大学而战,而是为了提升自我,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
@刘一浩浩好:有自己的思想和态度固然重要,但是应该保持理性,基于当今社会现实,10年回头终不晚,还希望徐同学能够在这次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TheSWUST木子:我是不支持这种做法的,徐孟男都已经成家立业了,负有照顾妻儿的责任,如果他去参加高考,就算考上了大学,难道要继续读四年大学吗?他读大学期间,他的妻儿怎么办?理想丰满,现实却是骨感的。
@凤山玩家:当初交“白卷”那是认识的幼稚,现在重新高考,这是生活让他明白了知识的重要。幼稚无须嘲笑,重新高考也无须爆炒,这是生活让人砥砺前行。总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前面一定是一片艳阳天!
@西南科大阳馥泽:高考纵使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却仍是平民学子向上攀升的必要通道。徐孟南用10年的艰苦生活明白这一道理后,选择弥补还为时不晚。
@西南科大苏蕊琦: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高考是当下社会大环境中相对公平的制度,现实就是先要自身强大,才能制定所谓的“规则”。
@菏泽新志:当年的任性让他付出代价,如今的任性是不是还得付出代价?考学可以,但不应该以牺牲全家人的利益来重新高考,首先还是听听家里人的意见吧!
@WuLInwEiii:即使应试教育被无数人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和高考是最公平的一次机会。少年拥有改变世界的梦想是情理之中的事,与此同时也要为自己的任性埋单。
@曲微丹:10年前,“白卷”考生为了读书而读书;10年后,他为了当初的梦想而重返考场,试问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勇气!
【下期话题】
“买”特长
想让孩子学跆拳道需要花费多少钱?绝大多数家长会为孩子挑选一家培训机构,每年交几千元的学费。家住湖北武汉常青花园的陈先生却一次性拿出20万元当学费,他的目的很明确:儿子学跆拳道是奔着“体育特长生”去的。因为觉得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学习成绩不好,陈先生与妻子决定让孩子走体育路线“曲线求学”。得知这一“操作方式”以后,其他家长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让孩子学跆拳道是为了锻炼身体,用功利的态度对待这项运动,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