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名患者在输液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寒战等严重不良反应,根据《焦作市重大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启动Ⅰ级响应……”10月27日8时30分,随着一声指令下达,焦作市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拉开帷幕。
开展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举措。此次演练以多名患者在输液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为背景,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各单位力量,开展现场调查、应急处置、抽样检验等工作。
事态严重,接到行动指令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大队立即行动,会同山阳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市食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中心,对药品使用单位调查取证,调取、控制涉及的全部药品、器械以及药械购进、使用记录,对药械购进、贮存、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取证,并对涉及的药品进行抽验、送样。同时,第一时间将药械相关信息反馈到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6名患者使用的药品有香丹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涉及两家生产企业和一家供货单位。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涉及一家生产企业和一家供货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科接到稽查大队反馈的药械相关信息后立即通知各相关科室。根据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安排部署,各相关科室根据药械相关信息,迅速赶赴各自分管的行政相对单位,同时通知各行政单位所在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对相关药械的来源(生产)、购进、检验、贮存、出入库、销售记录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取证,并对相关药械进行暂控。
市食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中心则负责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并保持联络。同时,开展临床调查,形成评价报告。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迅速完成涉及样品的检验,出具检验报告。
最终,各单位密切配合,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药械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调查和检验任务。从接报、初步认定,到启动应急预案、现场调查、应急处置、抽样检验、汇总报告等环节的高效完成,充分检验了我市应对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能力以及现场调查和处置能力。
当天下午,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召开汇报总结会,分析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求通过应急演练和工作实践,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各涉药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应急意识,提升协同处置能力。
图① 接到行动指令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大队立即行动,会同山阳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市食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中心赶往药品使用单位调查取证。 本报记者 刘 婧 摄
图② 被调查单位人员见证调查取证全过程,对调查取证情况进行签字确认。
本报记者 刘 婧 摄
图③ 稽查人员对相关药械抽样后进行封存扣押。 本报记者 刘 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