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一位北大经济学教授的网络专栏,拥有超过17万名付费订阅者,价值近3500万元。而这仅仅是众多网络付费内容中的九牛一毛。当下,在崇尚分享精神的互联网时代,为优质内容付费已渐成趋势。
仿佛一夜之间,知识经济的春风就刮起来了。喜马拉雅FM、得到、问咖、值乎、分答……一大拨知识付费平台走红。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当前我国知识分享市场已初具规模,2016年知识领域市场交易额约610亿元,同比增长205%,使用人数约3亿人。
人们常说“知识是无价的”,其实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无价的仅仅是指知识本身,并不是指知识的接受和传播,接受知识其实是廉价的。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知识被扎上免费和共享的花头绳时,“知识无价”变成了“知识没有价格”,很多人已经习惯于免费从网上获取知识。
而知识付费的兴起,其实有着时代的必然性。当知识传播被贴上免费的标签后,人们得到的知识,往往并不是自己最需要的。同时,总有一些人出于对优质知识的需求,愿意为优质的知识付费,而这正是知识付费时代到来的内生动力。所以人们看到,2016年成为“知识付费元年”,诸多知识付费产品走红,其对应的正是人们对优质知识的渴求。
同样是网红,“知识网红”可能是人们更乐于接受的。但事实上,成为“知识网红”,有的靠的是知识,有的因其本身就是网红,现在只是戴了一副眼镜,转身成了“知识网红”。就像王思聪靠着“熟能生巧”四个字净获8万元收益,靠的并不是知识。在知识消费市场,同样存在严重的“粉丝经济”。
当然,着眼于未来,知识付费的主流仍将是“内容为王”。
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消费升级的过程,知识付费是消费升级的必然呈现。只是就目前来看,知识付费市场依然存在种种问题,很多知识付费平台其实只是一个打着知识幌子的“名人影响力变现”平台,走的是“粉丝经济”老路,很多知识掺杂着水分。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曾经表示,知识付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市场还没到一两年就能确定格局的时候。
知识可以成为一门生意,但它显然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生意。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
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