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向北京市通州区卫生计生监督所举报,怀疑通州区一家影院的3D眼镜未消毒导致自己眼部不适。通州区卫生计生监督所对辖区内8家影院提供的3D眼镜进行了一次卫生抽查,发现其中7家影院的3D眼镜涉及未经消毒便再次使用的问题。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医生提醒市民,观影时最好自己携带3D眼镜。
当下3D电影越来越多,受到影迷的广泛欢迎。只是,影院的3D眼镜都是公用的,其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影迷当然可以自带3D眼镜,但影院提供的3D眼镜必须符合卫生条件,这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据眼科医生介绍,如果前一名观众正好患有传染性眼疾,使用后不进行消毒处理,后面使用该眼镜的人就很可能被感染。
根据国家卫生部发布的《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电影院供观众使用的眼镜在每场电影后都必须进行紫外线消毒,或让顾客使用一次性眼镜,也就是“一客一换一消毒”。《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也规定,如果发现影院未按规定对眼镜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或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的,将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其停业整顿,或吊销卫生许可证。影院为观众提供健康卫生的眼镜,既是职业的底线,也是应尽的法律义务。
不错,很多影院放置有3D眼镜消毒柜,问题是这些消毒柜是否成了摆设?即使消毒了,工作人员是否按规范操作?比如,工作人员触摸眼镜时是否使用卫生手套等,这些都是问题。
显然,不能指望影院自律自觉,而应当强化监督管理。相关部门有必要从健全消毒操作程序、完善卫生标准入手,为影院提供基本的操作规范;不妨对消毒操作实施在线监控,以防止有些影院“偷工减料”;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抽检的形式,使监管制度化和常态化,同时细化处罚标准,对违法违规的影院依法作出处罚。
影院自觉自律,职能部门严格执法,观众学会自我保护,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影院的3D眼镜干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