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走!跟武术名师练拳去
科学习练是关键
跟着陈照森学太极拳(八)
市和式太极拳 2017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结束
陈全意:探路太极与中医融合发展
太极拳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
江西两千爱好者集体“舞”太极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绍均:
科学习练是关键
本报记者 高小豹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就健身而言,太极拳以独到的功效,赢得了“近乎完美的运动”“世界健身第一品牌”等美誉。然而,有不少读者来电称,自己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经常出现膝关节不适等症状,应该如何预防?

  针对读者反映的问题,本期《名师大讲堂》邀请市武术名师、市太极拳健康养生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绍均为读者释疑解惑。

  “认识上存在误区,方法上存在偏差,是很多太极拳习练者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健身效果,反而练出一身毛病的主要原因。”张绍均开门见山地说。对于怎样才能做到科学习练,张绍均进行了系统阐述。

  他说:“大家练太极拳是为了健身,但健身问题不能跟历史、传统、感情、风格等问题混为一谈。”他表示,作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科学指南,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发布《健康四大基石》一文,其中与太极拳直接相关的有两项,即“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也就是说,太极拳运动应以适量运动的形式出现,并通过身心运动调节,促进人们保持心理平衡,增进身心健康。

  谈到这里,张绍均话锋一转说:“遗憾的是,我们发现一些拳友受自身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限制,在认知上存在着误区,缺乏科学健身的理念,过分强调所谓的传统和苦练,结果给身体造成了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损伤,与追求健康的目标背道而驰。我市作为太极拳发源地,成立太极拳健康养生研究中心的目的之一,就是发挥太极拳师、医学专家、运动康复专家的作用,指导人们科学习练太极拳,让太极拳在健身养性方面真正体现独特的价值。”

  怎样才算是科学健身呢?张绍均接着说,这里边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所有习练者都要尊重人体生理生化代谢规律、运动科学规律、太极拳运动的内在规律,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他举例说,人体膝关节的功能主要是屈伸,半月板的功能主要是缓冲,两者都随着年龄增长呈退化趋势。人们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合理锻炼,保护膝关节,运动前进行适当热身,运动中避免对膝关节过度挤压,也就是所谓的道法自然。同时,习练者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正确认识,结合年龄、体力、体质等因素,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动作难度,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充分享受太极拳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即所谓的“一人一太极”。

  最后,张绍均强调,对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人把太极拳称为国拳,看重的是太极拳厚重的文化属性,看重的是太极拳蕴含的文化价值、哲理智慧、人文精神。作为富有生命力的文化拳,太极拳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可以说,太极拳本身就是太极文化与武术运动完美结合的典范。

  “任何保守、狭隘的思想,都是与太极拳固有的精神不相符的。太极拳刚柔并济、自然本真,练拳在德行不在蛮力、在通理不在招式。当今时代,科学是人们追求真理的最有力认知方法。因此,科学习练才是练习太极拳的关键,也是太极拳发扬光大的必由之路。”张绍均说。

  ●名师档案:

  张绍均,和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焦作市优秀武术名师,中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和有禄大师弟子理事会秘书长,焦作电视台《跟我学太极——和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节目主讲嘉宾,焦作市太极拳健康养生研究中心副主任。

  如果你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什么困惑,请添加微信号tjqzk,或将你的问题发送至电子邮箱jzrbgxb@126.com,也可编写短信发送至手机13569191591,武术名师将在《名师大讲堂》栏目为你解惑释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