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被批准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这是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全市水利人为之奋斗的结果。
如何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树立标杆、提供示范引领?如何践行“生态立市”战略,为我市早日跻身“第一方阵”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必须要高标一流绘蓝图。
绘制出符合焦作实际的发展蓝图,首先要查找出制约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瓶颈问题。
水资源超载严重,尚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水环境超载严重,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水生态体系不健全,不适应我市转型发展;防洪除涝能力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务管理机制亟待创新,综合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水文化建设体系不完善,彰显焦作特色的水文化有待挖掘。
问题查摆清楚,优势也呼之欲出:区位特色突出,自然条件优势明显;多年来水利建设常抓不懈,基础较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为国家方略,生态文明建设正当其时……
以河湖水系连通为抓手,构建覆盖全市的生态水网,在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与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示范工程基本建成,“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管理、水文化”六位一体的水生态文明体系初步建立,水调控水平、水管理能力、水环境及水生态质量显著提升,水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立足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形势和需求,通过着力进行水生态文明“六大体系”建设,最终建成“一核、两脉、三区、四廊、多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一核即打造宜居的焦作市城区。通过新开挖河道实现城区水系的相互贯通,完善引水、调水、蓄水设施,形成“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泛轻舟,五库六湖嵌明珠,湿地生态现美景”的城市水系格局;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建设和再生水厂建设,完善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面改善水环境;加快沿河人文景观建设,为居民休闲、娱乐提供高品质水生态空间,增强城市宜居性;为创建区域中心城区、山水园林城市、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提供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
两脉即带来充足客水资源的黄河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是伟大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南水北调是世界调水工程史的新篇章。黄河水和长江水在这里交汇,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我市带来充足的客水资源。引黄工程的完善和南水北调配套水厂的建成,形成了“多源联调保供给”的供水格局,黄河水和长江水共同滋润古老的怀川大地。
三区即重点打造的北部太行山生态区、中部平原水网区和南部黄河水源涵养区。通过北部太行山生态区建设,形成北部生态屏障,适当调整工业产业布局,以水土保持和清洁小流域工程为主体,维护良好的水源涵养与生态功能;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和湿地建设行动,构建平原水网,促进生态系统修复,并对地下水进行有效补源;依托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推进防沙治沙林、沿黄经济带、速生丰产林等防护林建设,构建南部生态屏障。
四带即沁河、丹河、蟒河和大沙河四条重点河道功能带。推进沁河、蟒河、大沙河的河道治理和河道防护林建设,积极开展上游小流域综合整治,加大重点河流的水污染防治力度,促进水系良性循环发展,确保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省定目标;建设大沙河文化景观带、沁河文化景观带和蟒河生态文化景观带,形成以工程为轴心,既体现兴利除害功能,又能反映本地区本流域特有的优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民俗风情于一体的乐水家园;对丹河地表水水源按规定实行分级保护,确保水源安全。
多点即分布在全市的涉水工程节点。以现有和规划的水库工程、调蓄工程、湿地、美丽乡村等涉水节点为依托,以河流水系网络为骨架,强化不同涉水节点的作用,充分发挥多样化的水生态功能,共同促打造青山相拥绿水环绕,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格局。
高标一流绘就的蓝图,给世人呈现了美丽焦作人水和谐的曼妙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