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化解“僵尸车”难题应多方发力
珠算文化
阻挡消防车被拘具有警示意义
“迷人”陷阱
联合声明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珠算文化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2013年12月4日,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就传承珠算文化问题,《焦作晚报》记者日前走访调查发现,焦作大学、市职业技术学校的相关专业学生以及部分幼儿园的孩子在学珠算;市财政局的一些老会计在工作和生活中仍喜欢用算盘,因为他们仍有算盘情结。

  市珠算和珠心算协会工作人员张永珍介绍,珠算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具,能让人专注、严谨,打算盘既健脑又健心。在江苏等省份,珠算课、珠心算课已回归校园。在不少国家,珠心算特别火,已成为中国文化使者。互联网时代,我们该如何对待珠算文化?

  【观点1+1】

  @swust5120165692: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也教过珠算。虽然如今珠算已经不是主流了,但是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珠算更应该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被传承下去。它作为一种传统的计算方式,不仅彰显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更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swust新闻系董洁:珠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尤其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器使用越来越多,很少人会再专门学珠算,但珠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要继承下去。外国对待珠算尚且热情,我们国人更该如此。

  @-鑫鑫baba-:珠算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计算方式,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珠算对青少年的智力开发有很大作用,恢复珠算教育值得提倡。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成为主流,珠算文化也要搭上这一列车,才能走得更长远。

  @本小跳蛙:珠算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已经失去了实用性,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很大的传承价值。

  @siiweileen:互联网时代,珠算的实际应用率确实较小。但看待珠算不应只考虑它的实际应用情况,还要从文化层面来看待。珠算回归,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西南科大新闻系肖晋:最重要的是不能让珠算文化出现文化断层,珠算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即使现在珠算在计算上的优势已经渐渐被计算机取代,但是作为传统的手艺和文化,继承珠算文化是我们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swust王玉:珠算在互联网时代的意义,如同毛笔存在至今的意义。虽然我们不再常用毛笔写字,但是毛笔依然是中国人生活和精神世界里“书写”最重要的存在。珠算也是如此,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再使用珠算,但珠算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依旧无法被抹去。

  @下一站幸福981208:在互联网时代,珠算已经无法再成为主要的运算方式,但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不求所有人都精通,但对于珠算文化一定要了解。

  【下期话题】

  个人信息安全

  如今,各种陌生电话、垃圾短信骚扰不断,往往电话、身份信息等留给一家机构后,没几天其他机构的人就会给你打电话。日前,一项对2006名受访者展开的调查显示,79%的受访者感觉个人信息被泄露了,受访者最担心基本身份信息(60.9%)、家庭住址(59.1%)、联系方式(53.7%)三种信息泄漏。打击泄露个人信息,69.3%的受访者建议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