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翟倩倩)“光伏发电站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现在居然在俺村也开始建了。等俺的光伏发电贷款申请下来,房顶上安装好发电板,俺家就能一边用着电,一边赚着钱。”12月4日上午,在温县祥云镇作礼村村委会大院内,正在填写光伏发电贷款申请表的崔海彬乐呵呵地说。
今年55岁的崔海彬是作礼村的贫困户,妻子是残疾人士,女儿正在上大学,全家仅靠他打零工和种3亩地维持生活。令崔海彬高兴的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光伏发电可以为他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据作礼村驻村第一书记杨锦州介绍,此次崔海彬申请的“光伏贷”国家有补贴,农户不需要出一分钱,把光伏发电板发的电供应给国家电网,就可以挣到钱。“等到崔海彬的贷款申请下来,他们家就可以安装一套2.75千瓦的发电系统,3年期贷款还完之后,每年可以获得光伏发电收益3000多元。”杨锦州说。
通过“光伏贷”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是温县金融扶贫的创新之一。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农户就算有脱贫意愿,但没有资金支持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一般来说,扶贫资金是有限的,集中投放就会照顾不周,分散供给又会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在金融扶贫工作上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目的是‘贷’动农民脱贫致富。”该县金融办主任常勇说。
据了解,今年年初以来,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产业扶贫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出台了《温县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暂行)》等6个文件,突出抓好“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大体系建设,积极营造“群众愿贷、贷款好贷、金融机构敢贷”的良好氛围,切实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脱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如何让没有创业能力的人脱贫?为此,该县积极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培育打造3种符合本县实际的模式,分别是自主创业模式、带动增收模式、企贷带户模式。武德镇花园头村怀药加工户王小三贷款1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吸纳了5名贫困人口就业。该县金融办积极与河南省国开行合作,为保和堂、鑫合实业、怀山堂等龙头企业、合作社融资3亿元,将带动15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开展,该县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推动、政银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全县推广应用河南省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先后召开信用评定试点村现场会、县乡启动会、各层次培训会,组织金融机构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要求县金融办、人行全程负责督查指导工作。截至9月底,该县已完成252个村3691户贫困户的信用评定工作,建立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电子信用档案。目前,该县正在积极申报创建“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
在维护金融机构债务安全方面,该县强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建立贷前审核、贷后管理、风险化解处置机制,有效提高了金融机构助力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同时,该县加强扶贫小额贷款监督管理,建立扶贫小额信贷熔断机制,对贷款不良率超过5%的乡镇、超过7%的村暂停贷款发放。目前,该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11个乡镇(街道)金融扶贫服务站、252个村金融服务部全部挂牌成立,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流程、考核机制,实现了3级金融扶贫服务组织信息共享、各司其职、协调联动。
截至目前,该县整合500万元县财政风险补偿金、1862万元人社创业担保基金、10亿元人行支农再贷款、5000万元财险政融保等信贷资源,为贫困户提供优惠利率贴息贷款4435万元。该县金融办帮助1356户贫困户办理了扶贫贷款,总额达4704余万元,其中有328户办理“光伏贷”,金额415万元。
“下一步,我县将按照中央、省、市金融扶贫工作部署,继续把金融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促进产业扶贫基地、带贫龙头企业、扶贫就业车间、光伏扶贫等项目建设,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常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