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直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其农产品、服装、汽车、建材、钢材等批发市场规模及交易量排在全国前列。然而,随着城市发展,郑州城区逐渐扩大,城市边界慢慢扩展,“城市病”日益严重。过去位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批发市场,已被新建的居民区包围,货车进出城区受限,人流物流交织,加剧了市场所在区域的交通拥堵,成为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绊脚石”。
2012年,郑州进行新型城镇化规划,对商业布局作出重大调整,决定将177个批发市场分批迁出,进驻四环外的12个新型市场,重塑商贸物流业新格局。经过几年的发展,落户郑州周边的新市场渐成气候,犹如一条金色的腰带环绕在城市周边。
郑州何以镶上这条商贸物流“金腰带”?曾经的中心商贸区如何外迁“蝶变”?其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工作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经验之一:大手笔谋划国际商都建设
古语云: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审视郑州市近年来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历程,记者不禁对郑州市委、市政府的大谋略、大手笔叫好。
在发展定位上,郑州市确立了“买全球、卖全球”的现代化国际商都定位,明确了打造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在国内有辐射力、对国内外资源有整合力的连通境内外、辐射东西中的现代化市场体系目标。
在具体方略上,结合郑州市区建设的特点和定位,通过实施中心城区市场外迁,规划并着力打造约54平方公里的“一区两翼”和十大市场集聚区。
在工作方法和节点上,明确了“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市区联动、以区为主,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原则,要求利用3年时间完成绕城高速、黄河大堤、万三公路以内大围合区域商品交易市场外迁和转型提升工作。
郑州以大规模的市场外迁带动城市发展、重塑商贸物流业新格局的战略一经确定,便举棋无悔、落子成局。
谋定而后动。国际商都建设需要很强的执行力,需要大项目做支撑。围绕国际商都建设,郑州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商贸物流项目,摆布于市区周边。以“一区两翼”中的“一区”,即华南城项目为例,该项目是河南省重点项目,总建筑面积1200万平方米,共有7种业态。郑州市政府把该项目纳入打造国际商都的大盘中,将其作为中心城区市场外迁的主要承接地,在政策、税收、产业转移搬迁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该项目2012年8月奠基,仅用2年时间,就实现4种业态、1000多家商户正式开业,创造了华南城投资建设的“郑州速度”。
经验之二:中心城区市场外迁政策连发
站在城市发展和打造国际商都的高度看,郑州市中心城区市场外迁的意义非同寻常。
要打破旧格局、重建新格局,如何规划、如何推进、如何奖惩、如何补贴?郑州市政府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可谓摸得清、想得透、看得准、动作实,一个个文件接踵而来、一项项政策接连出台,干货多、含金量足,成为顺利推进中心城区市场外迁的有效保障。
2012年6月,郑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3年内完成中心城区177家商品交易批发市场外迁工作,对外迁市场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外迁原则、外迁范围、实施步骤、工作机制、政策支持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时隔4个月,郑州市政府即出台了《关于支持中心城区市场外迁的若干意见》,对加快市场集聚区建设步伐、做好市场搬迁和承接、做好外迁市场腾出用地的规划修订和业态转型升级、实行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加大对市场外迁工作的奖惩力度等提出明确要求。该市还出台《关于加强对全市市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关于2015年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为中心城区市场外迁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
郑州市出台的政策中有很多“干货”,对利益进行均衡调配和政策引导:一是政府对外迁市场给予一定奖补;二是对原市场土地、规划、设施符合规定的,积极引导利用原有设施转型升级,改变原有经营业态,打造新型商业综合体;三是帮助企业牵线搭桥,让新、老市场强强联合,将老市场的商户资源与新市场结合起来,以达到多赢目的;四是对有经营能力的市场主体,帮助其在新规划的市场集聚区选址建设新的市场项目。
为了将政策落实到位,郑州市委、市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重大问题协调机制和考核通报机制,将各相关县(市)区作为市场外迁的第一责任主体,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强力推进任务落实。
经验之三:借市场外迁治理“城市病”
外迁是城市空间的重新分配,郑州市通过大规模的市场外迁将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环境和产业规划有机统一起来,在大都市治理“城市病”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郑州市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后空出的土地大多作为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一大批菜市场、变电站、公交站场等历史欠账工程,在外迁市场原址开工建设。三环以内关系民生的“菜篮子”农贸市场不但不搬,还建设了许多公益配套设施,“菜篮子”得到改善,部分老大难的马路市场也实现了进场经营。
借中心城区市场外迁的机会,郑州市重新规划建设了道路、公交站场、公园绿地、零售商业、休闲娱乐综合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功能得到较大改善。为疏通郑州东、西两条交通大动脉,至少3个市场外迁让位道路建设。金水区农业路东三街的黄河生活广场,超过300万平方米的批发市场全部外迁后,取而代之的是同等面积的公园。
郑州市老旧市场从中心城区外迁后,一大批消防安全隐患被消除,交通拥堵有所缓解,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