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自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以来,博爱县探索出“内生型”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确立“11332”的电商发展布局,通过搭建电商服务平台,探索形成“电商+特色产业+贫困户”“电商+特色活动+贫困户”“电商+微信公众号+贫困户”等新模式,推动农村电商与扶贫攻坚的深度融合,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博爱县共有贫困村37个,建档立卡贫困2986户,目前全县498个电商乡村服务站点已完成贫困村全覆盖,累计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1100余人次,电商已帮助54户贫困户200多人实现了脱贫。
搭建电商服务平台,服务贫困群众生活。博爱县九大电商平台已实现37个省市级贫困村农村服务网点全覆盖。电商服务站点不仅为困难群众在网上购买日常所需提供便利,还是贫困户与政府之间沟通的平台,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解决日常生活所遇到的问题。
构建立体化培训体系,提高贫困群众技能。该县电商办牵头,深入贫困村开展电商扶贫培训工作。博爱县磨头镇的电子商务创业园,不仅专门为贫困户提供电商创业指导,帮助贫困户在网上销售产品,还在全镇8个贫困村直接开办培训班,方便群众就近学习。该县创新培训模式,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媒体电商频道,贫困群众在家就可以直接学习电商方面的知识。截至目前,该县已对全县3388名年龄在65周岁以下的贫困农民进行了电商基础知识培训,实现全县37个贫困村全覆盖。
开展特色扶贫活动,引导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该县与苏宁、博爱人家、卖货郎等电商平台和公司合作,打造了“博爱樱桃——初恋的味道”这一特色品牌,共同举办线上线下的樱桃节,帮助贫困户在网上销售樱桃。举办“冬桃争霸赛”,通过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宣传推广,扩大了贫困山区冬桃的知名度,2017年网上销售冬桃近8000公斤,人均增收3000多元。县人社局与电商办联合举办了博爱县精准扶贫转移就业暨电商人才双向对接招聘会,由50家传统企业和50家电商企业提供了近2000个就业岗位,为贫困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岗位,招聘会当场达成招聘意向563人,为贫困户解决就业40余人。
壮大线下实体产业,帮助贫困群众转移脱贫。该县积极探索“从特色产品到特色产业进而发展为特色经济”的产业扶贫之路。太子庄村返乡青年黄火星,创办了佳怡家电子商务公司,主要生产和在网上销售“懒人沙发”家居产品,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5个,每个贫困户月均增收2000余元。对不能直接到工厂工作的周边40多户贫困户,采取生产加工外包的形式,每户贫困户月均增收2000元。素洁电子商务公司在狮口村设立扶贫车间,直接为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还将贫困户手中的增收项目资金集中起来购买缝纫机,由扶贫基地租赁使用,贫困户除租金收益外,每年还能拿到红利,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00元~500元。十七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博爱竹林资源,为贫困户提供竹松茸菌种和免费种植技术培训,贫困户用自家的竹林种植竹松茸,每亩净收入1.5万元,一年即可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