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璐)原始收集的垃圾渗沥液颜色浓黑,味道呛鼻,经过反应池、物化池、反硝化池等步骤处理后,液体颜色逐渐变淡,在临近排放的容纳池中,水体变得清澈许多……这是12月8日记者在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管理站看到的一幕。
记者随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管理站化验检测室主任卫杰走进泵房,看到他打开抽水阀开关,将污水池中的垃圾渗沥液抽到污水处理装置中。“垃圾渗沥液在泵房经过深度处理后才能实现达标排放。”卫杰一边告诉记者,一边对处理过的污水进行监测。
记者了解到,垃圾渗沥液大部分来自餐厨垃圾产生的水分。如果垃圾渗沥液不经处理就排放,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另外,如果垃圾含水量太高,在进行焚烧处理时将无法充分燃烧,影响垃圾处理质量。
为防止垃圾渗沥液污染地下水源,该站在整座垃圾填埋场底层全都铺设了防渗膜。自2011年以来,市财政先后投入1800万元实施垃圾渗沥液处理升级改造项目,为该站配套建设了除臭系统、综合化验室等,使垃圾渗沥液经过处理后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经过处理的垃圾渗沥液主要用于垃圾填埋场绿化、清洗作业车辆和降尘。2013年5月,该站垃圾渗沥液处理升级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并于当年年底通过了市环保局的验收。
“垃圾渗沥液处理升级改造项目运行以来,每天可处理垃圾渗沥液150吨,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也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管理站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