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独特的基因密码,渗透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根深蒂固,生生不息。
文化是深刻的历史烙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文化永远是不竭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新时代,新征程。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快构筑焦作文化新高地。弘扬先进文化,奋力铸就怀川文化新辉煌。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提振城市精气神,提升文化软实力。
构筑焦作文化新高地,必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思想的引领。推动十九大精神在焦作落地生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各种宣传宣讲、学习培训既要“接天气”,又要“接地气”,把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让基层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要坚持党管媒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让传统媒体和网络“声音”共同形成强大的正面舆论之势,传递正能量,共逐中国梦。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坚守阵地,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构筑焦作文化新高地,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我们更要与时俱进,继承创新,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各个层面,引领人们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焦作美好的明天贡献智慧和力量。
构筑焦作文化新高地,必须强化思想道德建设,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崇高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人生的意义、追求与格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我们的中国梦更近;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诚信守法,让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更高;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和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浓厚氛围,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之意。
构筑焦作文化新高地,必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建设“四个焦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的征程中,焦作智慧、焦作精神如虎添翼,焦作样板、焦作模式屡见不鲜,改革先锋、劳动模范层出不穷。记录、书写、倡导、学习这些身边的榜样、进步的标杆,必定能从精神层面鼓舞和引领更多的人,为开启新时代焦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构筑焦作文化新高地,必须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文化+”延伸了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空间,“百姓文化超市”如火如荼,文化惠民深得人心,文化事业发挥了润物无声的浸染作用。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叫响怀川文化、太极文化,加快文化产业提质发展,提升的都是焦作文化的影响力。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可以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品牌价值、知名度、美誉度这些无形资产的提高,进而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经济力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让我们用智慧和行动,一起创造焦作美好的未来!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