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光华学院商学院一名辅导员结婚,班委等稍微有点“官职”的同学都给辅导员送了500元红包。有些人本意不想送或者不想送这么多,这可是很多同学半个月的生活费啊,有的同学甚至借钱送礼……近日,微博上爆出的这则信息,引来网友围观和议论。校方回应称,此事基本属实,将严肃处理。
说是红包,其实是婚礼的份子钱。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很正常,500元也算不上什么大礼,但因为是学生给老师送礼,这事必然会引发争议。
有人说,辅导员和学生关系处得好,就像朋友一样,朋友之间表示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首先,平时相处得再好,也无法改变师生关系的本质,这意味着两者存在特殊的利益关系,譬如在评优、评选班干部、奖学金和贫困生认定等方面,辅导员都有一定的话语权。瓜田李下,拿了个别人的好处,到时能否一碗水端平?其次,500元对于大学生来说并非小数目,甚至是很多人半个月的生活费,这显然已超出了“意思意思”的范畴。
能碰上老师结婚,当然概率不大,但如果这个风气蔓延开来,今天这个老师的孩子满月,明天那个老师的儿子结婚,学生是否都要“意思意思”呢?学生送礼超出限度,老师绝对不能收,无论是否包裹人情往来的外衣。从利益角度看,师生关系往往是单向性的,即学生有求于老师,而老师很少有求于学生。人们常说礼尚往来,老师收了学生的贺礼,有机会再还回去吗?
师生关系应该是纯洁的,即使年龄相仿、相处融洽,也要谨守一定的界线。学生可能一时没想明白,但老师怎能不想明白?莫非是揣着明白装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