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终临近,汽车消费又进入旺季。许多汽车经销商铆足劲打出各种购车促销优惠,消费者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商家忽悠。对此,业内人士支招,购车时要留心,看清其中猫腻,谨记以下注意事项。
留意定金和订金一字之差
定金与订金的区别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很多人还是不清楚。对于购车者,请千万注意在订车合同上写的是哪一个“Ding”,并在不同的情境下慎重选择使用定金或订金。
从法律层面来看,定金与订金并不相同。定金是指付款的担保,比如在买卖关系中,买方在签订合同后付给卖方部分款项,作为将来付款的担保,如果买方不履行合同,卖方可以不退还定金,如果卖方按照合同履行供货义务,定金便折为货款,如果卖方没有按照合同履行供货义务,则应当承担双倍返还定金的责任。简单讲,定金是担保之意,不可退。
订金则一般被视为预付款,通常指买卖双方在具有交易意向后,为表示诚意,由买方缴付给卖方的一笔款项。订金的效力一般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双方当事人如果没有另行约定,那么钱款可以如数退还。不少订金纠纷就源于这一字之差。因此,消费者在签合同时一定要看清楚。
谨慎支付“诚意金”
消费者支付购车订金后,有些销售员为了完成销售额,抓住消费者年前急于提车的心理,可能会与消费者沟通,如果消费者支付300~500元不等的“诚意金”,他(她)可以向公司申请更多优惠,并称能尽快提到车。
其实所谓的“诚意金”,并不具合同效力及受法律保护,无论消费者是否成功购买车辆,到时在返还或抵车款的时候常会遇到很多问题。
提车时要仔细进行验收
提车时,车主应针对购车合同签订的内容以及交接表所列内容进行逐项检查,查看新车是否是返修车、库存车;确定里程表公里数、发动机号码、汽车代码(车架号)、车辆生产日期;查看汽车外观、配件和内饰装潢等各项配置功能是否相符,尤其是车辆重要部件的性能,谨防新车出现问题。
交车时,车主除拿到钥匙及备用钥匙和汽车外,还应该有汽车销售发票、车辆合格证、保修卡和保修手册、随车工具及附件清单、车辆移动证,以及车辆的产品使用书和产品说明书、保险单等,进口车还应有海关进口证明和商品检验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