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记者日前获悉,今年前10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98.9亿元,同比增长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实现利润337.6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利税423.5亿元,同比增长3.1%。
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贡献突出。前10个月,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94.9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利润319.5亿元,同比增长11.8%;全市公有制经济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88.2%。
部分重点行业表现突出。前10个月,全市38个行业大类中,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的有21个行业,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69%、33%和13.3%。
“443”产业效益提升。“443”产业,即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现代化工等优势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铝、能源、轻工等传统产业。前10个月,全市“443”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17.5亿元,同比增长18.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54.3亿元,同比增长18.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24.2亿元,同比增长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
双“50”企业效益稳步增长。前10个月,全市双“50”企业(50家重点骨干企业、50家高成长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6.1亿元,同比增长28.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8.8亿元,同比增长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