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63岁的卖菜大爷李显华从没想过,自己还会“出名”,但这“出名”来得突然。先是蜂拥而至的同情和感动,接着是纷至沓来的口水和责骂,他甚至来不及辩解些什么,就被“10万+”文章、追踪报道和一些网友裹挟着,贴上了“骗子”的标签。这一切的起点,只是他载着智力不太正常的儿子卖菜。过去的两个星期内,一个典型的、从众式网络爱心样本在乐山上演。(据《成都商报》)
短短几天的时间,乐山市这位卖菜大爷就有了一段过山车般的人生经历。先是一篇充满感情的自媒体公号文章,让他成了众人同情的对象,原来一天只卖100多元的菜,现在一天能卖500多元,而且还有人上门捐款。但是现在,他又成了众人眼里的骗子,因为有人爆料,李显华是当地拆迁户,不但会分到新房子,而且还有20多万元的补偿款,而他和老伴每月都有社保金,儿子也有政府补助,家人生活是有保障的。
然而,整个事件尽管出现了大逆转,甚至于很多自觉感情受到欺骗的网友也把矛盾对准了李显华,认为他是个“大骗子”,但对于李显华来说,他其实什么都没做,他只不过带着自己智力不太正常的儿子上街卖菜被人发现了而已,难道这也有错吗?难道他是拆迁户、有社保金,就不能上街卖菜了吗?很显然,虽然李显华是整个事件的主角,但是问题并不出在他的身上,而是出在那篇自媒体公号的文章上。
在这篇2000余字的自媒体公号文章中,刻意渲染了李显华带着智力有问题的儿子在冬天的街头卖菜的“惨状”,但是对于他真实的经济状况只字不提。自媒体公号的作者显然深谙新闻传播的规律,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煽动网友的情绪,才能吸引网友的眼球,成为所谓的“爆款文章”。如他所愿,这篇文章很快就成了“10万+”,但是让文章的主角李显华成了网友眼里的“大骗子”。即便文章的作者是出于好心,最后还是办了一件坏事,而好心办坏事的根本原因,就是这起人为炒作的爱心事件,只顾着煽情却罔顾了真实。
事实上,过度煽情,偏离真实,正在成为很多自媒体的一个通病。为了点击率,为了增加粉丝,为了“10万+”,最终还是为了获得粉丝的打赏和广告收入,这些自媒体公号在创作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对材料进行人为的、不合理的取舍,只选择那些能够煽动网友情绪的东西,而宁可牺牲客观与真实。这样一来,这些自媒体短期内确实可以获益,却很容易让他人陷入被动,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而从长远来看,这么做也是有害无益的,一方面,真相和事实早晚会被曝光,网友必然会觉得自己感情受到了欺骗,爱心受到了亵渎;另一方面,当这样的自媒体文章多了,显然也是对自媒体本身公信力的一种损害,最后也就没有人再愿意相信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