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正是职场人士集中考虑未来职业发展的时候。麦可思近日公布了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幸福感最低的10个职业。报告显示,2016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职业是“收银员”(40.0%),在高职高专生中就业满意度最低的是“搬运工”(32.0%)。上周,一项对1983名18~35周岁的受访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69.9%的受访青年职业幸福感高。其中,从事自己喜欢职业的青年幸福感(91.3%)比从事自己不喜欢职业的青年幸福感(27.5%)显著偏高。
如何提高职业幸福感,53.7%受访者建议行业选择要以兴趣志向为主,不“随大流”;48.8%受访者建议要看工作所在城市未来是否有发展潜力;47.2%受访者希望择业时综合考量个人发展前景,不只看“门面”;20.7%的受访者建议衡量城市压力与个人扛压能力是否匹配。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刚柔v:幸福是种感觉,职业幸福感同样是种感觉,影响这种感觉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对职业的喜爱程度、工作环境、同事关系、工资收入、能否按时拿到薪水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感觉。其实对自己职业的感知是可以调控和酝酿的,首先是调整心态,知足常乐,慢慢对职业的幸福感就会滋生漫延。
@胜平王大头:职业幸福感不仅来源于物质,还要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使职工产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是将职工个人的发展与团队未来的发展统一起来,使职工在团队的发展中得到个人的进步,获得个人奋斗的动力与团结合作的快乐,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一种积极、奋进、向上、和谐的团队文化。
@无价宝之8521:幸福感与期望值有关,不同的学历有不同的期望,不同的期望有不同的追求目标,达不到理想的目标,幸福感能高吗?因此,选择职业要以兴趣志向为主,不能“随大流”。人生各有追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露丝独特:职业幸福感不仅是待遇好就够了,精神方面的满足更重要,有时候精神幸福感比物质满足感对员工的影响更深远。
@西科大新闻系老沙:适合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职业选择上同样也是,毕业生面临找工作的问题时,除了考虑就业前景等现实因素之外,还要考虑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如何将这些主观因素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才是就业、择业的前提。
@南蛮小王爷125:职业是一种谋生手段,会受到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影响,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幸福,所以提高幸福感还是要靠自己调节,干一行爱一行,幸福感自然就高了。
@天道酬秦015:找工作,不仅要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幸福工作”,更要从工作中获得幸福。衡量你的工作有没有职业幸福感,就要看这份工作能不能满足你的需求,发挥你的潜能,带给你持续的快乐体验。
@心雨zyh:职业幸福感,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与个人发展前景及就业环境有关,要获得最佳职业幸福感,就要寻找几个方面的契合点,契合度高的职业,相对来说幸福感要多一些。
@细数青山望蓬莱:真正具有职业幸福感的人其实只是一小部分人,大多数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能力决定职业,眼高手低,将就就业,就没有幸福感可言。
【下期话题】
“抱团养老”
浙江余杭的王阿姨老两口,住着200多平方米的三层农家小别墅,子女们工作忙,平时感觉很冷清。今年5月,她看到媒体对“抱团养老”的报道,也想亲自试一试。经过交流、面试和相互选择,目前王阿姨的农家小别墅里一共住着7户人家(包括王阿姨夫妇),大家互助互爱,生活和谐。这可能是中国首个“抱团养老”的成功案例。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