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环境好,养蜂成本低,收入很可观,村民发展养蜂业再好不过了!”近日,记者到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采访,村民吴小利对因地制宜发展“甜蜜产业”充满期待。
吴小利养蜂已有八个年头,对这个市场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养蜂业具有不与粮果争农田、不与畜禽争饲料、不需要投入过多劳动力等优势,有利于乡亲们走稳脱贫路。近年来,蜂蜜价格比较稳定,销路很好,特别是能当药引子的土蜂蜜更受消费者欢迎,每年都供不应求。
为了让“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市发改委驻九渡村帮扶工作队一直在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扶贫路径,决定将当地的养蜂业作为突破口,努力将其打造成精准扶贫的特色产业。
“外行指导内行可不中!要想带领乡亲发展养蜂业,我也要成为‘老把式’。”市发改委驻九渡村第一书记王晶说,她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专门拜师学习养蜂技术,不但加深了对养蜂业的了解,更增强了与当地蜂农的沟通互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甜蜜产业”一定能让乡亲们的生活更甜蜜。
“如今,从市区到九渡的公交线路已经开通,土特产出山更便捷了,蜂蜜也能卖个好价钱。”村民刑石榴和老伴儿养蜂已有20个年头,两位老人除了定期下山看望在城里定居的孩子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山上与蜜蜂相伴。刑石榴说,山里景色好、空气好,春夏之季漫山遍野开满鲜花,土蜂蜜是大山赐给乡亲们的财富,守着这个金饭碗,以后的日子一定比蜜甜。
为了让更多乡亲通过“甜蜜产业”实现脱贫,王晶与中国养蜂协会联系,希望以养蜂产业带动扶贫项目,打造修武、博爱、沁阳沿太行山标准化养蜂示范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有百余种蜜源植物,蜜源面积约160万亩,其中荆条面积约130万亩,野生果树、药材等蜜源面积30万亩。大山里多样化的小气候能使同一种蜜源植物的开花期相差20多天,这种特点也使九渡村成了蜜源好、花期长的天然“蜜库”。
经过前期多次调研分析,中国养蜂协会已经计划在我市建立养蜂工作指导站,希望在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实施规范化管理,帮助更多贫困户掌握养蜂技术,大力发展养蜂业,从而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致富。
“下一步,我们还将编制养蜂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九渡品牌,形成特色产业发展区域,为深山中的村民拓宽一条‘甜蜜’的脱贫路。”王晶干劲十足、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