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太极拳不仅有攻防技能,还有养生功能,本期《名师大讲堂》邀请市武术名师、杨式太极拳传承人王红霞就此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杨式太极拳讲究集中精神、头脑冷静,要求神凝、意静、沉稳、不僵、不拙、自然合度。练拳时如果精神散漫、心浮气躁,便会灵气全失,反应迟钝,四肢僵硬。”王红霞说,“有些人在心情烦乱的时候行拳走架,练不了几分钟就感觉头晕恶心,身体难受。这是因为人心情烦乱必然影响内气运行。所以,如果在心不清静的情况下练拳,不但起不到健身和长功的正面作用,反而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有害无益。沉稳是神凝意静的前提,要做到神凝意静,必须保持沉稳,切忌急躁。在沉稳缓慢的状态下体会拳意,方能达到练习的目的。”
王红霞说,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人杨露禅及其子孙创编。杨式太极拳具有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我国习练者较多。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习练者只有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位,才能收到良好的健身、养生效果。
王红霞认为,习练太极拳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会锻炼心智,习练时排除杂念是很多初学者要解决的问题。练拳时如果排除不了杂念,就不能有效地凝神聚气,达到“用意不用力”的效果。
“太极拳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它集健身、养生等功能于一体,是一项老幼皆宜的运动。习练太极拳者在全部演练过程中,都要聚精会神,摒除杂念,心如止水,精神集中。静可以使人保持大脑神经清醒灵敏,动作协调一致。”王红霞说,“练拳既可修身,又可养心,能够使习练者原本暴戾的性格逐渐变得温顺,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能量和气场,使病人身轻体健、老人精神矍铄、儿童性格沉稳、妇女身躯健美。”
30多年来,王红霞天天打太极拳,身材相貌完全不像一个已经退休的老人,常被同龄人戏称为“不老顽童”。王红霞认为是太极拳改变了自己。“做人就要有追求,太极拳我要活到老、打到老,是太极拳成就了我的‘不老人生’。作为太极拳爱好者,我既是受益人,又是传播人。我希望把我所掌握的太极拳知识传授给更多爱好者,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传播太极拳文化,让杨式太极拳造福更多人。”王红霞说。
●名师档案:
王红霞,国家武术六段,一级拳师,国家武术项目二级裁判,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级社会体育辅导员,市杨式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2014年被聘为焦作太极中等专业学校客座教授,2009年代表焦作市参加香港武术节并取得优异成绩,2016年被焦作市武协授予武术名师称号。
如果你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什么困惑,请添加微信号tjqzk,或将你的问题发送至电子邮箱jzrbgxb@126.com,也可编写短信发送至手机13569191591,武术名师将在《名师大讲堂》栏目为你解惑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