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编者按
进入冬季后,天气日渐寒冷,老人衣着较厚,行动不便,如遇结冰或积雪路面,老人容易跌倒引发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老化、骨质疏松,也极易引发骨折,因此,骨折是冬季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老年性疾病。
冬季是老年人骨折的高发期。如何预防老年骨折,在老年人骨折以后该怎么做,中医治疗骨折都有哪些优势呢?今天,《中医健康会客厅》栏目邀请市中医院副院长林松,为冬季老人预防骨折以及骨折后如何治疗支招。
主持人:很多人认为骨折是常见病,冬季发生骨折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林院长,您认为这样说法对吗?
林松: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老人骨折是一件致命的大事。股骨颈、髋骨和脊柱这3种骨折,对高龄、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比例相当高。髋骨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最后一劫”。据研究显示,老年人髋部骨折后,5年的存活率只有20%;而股骨颈骨折曾被称为高龄老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其常发生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加之股骨头自身血供的特殊性,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概率很高。因此,一些老年人在发生骨折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只能长期卧床,而接踵而至的心脑血管疾病、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并发症,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
主持人:林院长,您认为冬季是老年人发生骨折高峰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林松:冬季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高峰期,除了天气原因外,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也是引发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的质地没有那么密实了,就像干枯的树枝一样,变得脆弱易碎,轻微碰撞或摔跤就容易导致骨折。尤其是在冬季,人体骨密度处于一年中最疏松的阶段。其中,老年人因体质问题,表现最为严峻,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发生骨折。据《家庭医生在线》报道,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已经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第七位,每年全世界有890万骨折病例,平均每3秒钟就有1例。中国现有约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60岁以上老年人患骨质疏松占56%,约有25%的患者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引发的骨折死亡率20%~25%,致残率50%以上,80%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终身不能痊愈,而且只要脊柱发生过一次骨折,其他椎体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出5倍。
主持人:老年人怎么有效地预防骨折发生呢?
林松:上了年纪的人最好做一次骨密度检查。只有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检查,才能降低骨折的风险,减少病痛的袭扰。在日常的生活中,坚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比如坚持跑步、打太极拳等,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而且可以有效防止骨质疏松,预防骨折发生。要多吃富含钙(牛奶、豆类等)、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避免抽烟喝酒,慎用影响骨代谢药。平时也可采用膏药、中药熏洗等方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老年人的居住地方,最好不要选择过于光滑的地板,桌椅最好也不要乱摆放,因为很多老年人之所以会出现骨折,大部分都和家居设计有很大关系。所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老年人的适应能力变得越来越低,尤其是起床的时候一定要慢,从而减少骨折的发生。
主持人:林院长,中医治疗骨折都有那些优势呢?
林松:在武侠片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骨折的人被“大侠”那么快速拉扯一下就好了。如此神奇的功夫,到底是虚构还是真的存在?其实镜头里所展示的是中医中一种神奇的治疗骨骼的方法——中医正骨术。只要一分钟,手一摸、一拉、一拽、一按,骨折就神奇地接好了。中医正骨术是通过非手术疗法,应用拔伸、复位、对正、按摩等手法,最后用小夹板外固定的特色治疗方法,有效地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其适合老人和耐受力较差的骨折、关节脱臼患者。采用这种复位治疗骨折的手法,可以不损伤骨膜,加快骨折愈合时间。目前,医院骨伤科以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外用自制接骨膏治疗各类骨折。另外,对于一些骨折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运用一些纯中药研制的接骨膏,消肿止痛,加快愈合。也就是说,中医是用整体观念来治疗骨折。早期可以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到了中后期可以用补肾壮骨,通经活络的药物促进骨折的早日恢复,优势在于可以调节全身的机能,提高患者的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