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在近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高效聚合物吸附分离材料的微结构调控与资源化应用关键技术”双双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凝聚焦作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本报自今日起特别推出《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焦作再出发 第一方阵英雄谱》栏目,深度报道这两家企业创新发展的奋斗征程,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孙国利
从氟化工到六氟磷酸锂,从电解液到锂电池,再从锂电池到新能源汽车,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走出一条持续创新、持续拓展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而其董事长李世江更是将创新基因融入企业血液,引领企业勇往直前、步步登高。
雄鹰振翅,直入云端。艰辛的付出之后,必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不,在近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多氟多的“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企业一旦掌握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就会处于领先地位。多氟多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创新领先的无机氟化工领军企业,是我国无机氟化工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李世江说,多氟多走的是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技术创新之路。迄今为止,多氟多申报专利350项,授权273项;制定、修订80余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强基工程等国家级项目15项,取得科技成果16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
六氟磷酸锂的横空出世,只是多氟多创新研发生产的一个缩影。从氟化工出发,多氟多研究了氟、锂、硅3个元素,应用于铝电解槽电池、锂离子电池和光伏电池3种电池,构成了新能源制能、储能、节能3个要素,追踪研究了车身轻量化、动力电气化、整车智能化的新能源三大技术,形成了以新材料体系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以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多氟多正在从事从氟化工出发、向新能源转型的伟大事业。李世江说,这是新时代赋予的抉择,是国家战略赋予的担当,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全产业链思维,是为人类谋幸福的家国情怀。2017年,多氟多开展智慧企业、智能制造、智才聚集的“三智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六氟磷酸锂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长期被日本3家企业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导致高品质、低成本、大规模的晶体六氟磷酸锂制造技术得不到有效突破。基于破局的目的,国内为数颇多的科研院所和企业曾做过大量研究和开发工作,但受制于高纯基础原材料研究投入不足、高精尖装备技术水平落后、高纯产品工艺控制水平低等问题,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产业化困难重重。
2006年,李世江随同中国代表团到日本交流,无意中得知一种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材料叫六氟磷酸锂,每吨价格高达100万元,生产难度高,且生产技术被日本企业垄断。学技术,被日本人婉言谢绝,连吃闭门羹;买技术,出再高的价,人家置之不理。而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我国国内锂电池生产所需的六氟磷酸锂基本上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锂电池及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
日本之行,触动了李世江的灵魂,也激发了他的血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李世江引领团队,充分发挥多氟多氟化工技术和成本的比较优势,打响了一场氟锂结合生产六氟磷酸锂的研发战役。多氟多总经理侯红军说,六氟磷酸锂项目建立之初,业内专家看到多氟多从化工产业向电子化学品跨越,普遍持怀疑态度,并不约而同地抛出一句话:“你们做不成。”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面对业界同行、相关专家的看衰之势,面对国外企业的全方位技术封锁,多氟多志存高远,进一步坚定做好这个市场、领跑这个领域的决心。“当时,不仅六氟磷酸锂国内无法生产,就连生产六氟磷酸锂所需要的原料,都没有国内厂商能够提供。”侯红军举例说,“作为整个生产工艺的难点,六氟磷酸锂对原料氢氟酸的杂质含量要求很高,研发人员把原料提纯作为重要任务进行分解,并创新突破。”
“十二年磨一剑,能得到国家、行业的认可,实在太激动了。”侯红军对记者说,“多氟多顶住了来自外界各方的巨大压力,六氟磷酸锂项目的成功是众望所归!”多氟多先后突破六氟磷酸锂原料提纯、机械密封、低温、强腐蚀、无水无尘等一道道难关,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开辟了以工业无水氢氟酸、工业碳酸锂制备晶体六氟磷酸锂的新型原料路径,实现了从产品工艺到设备的全面“自造”。
多氟多于2008年建成年产2吨的实验装置,2010年建成年产200吨的生产线,2012年年产2000吨的生产线投产。目前,多氟多已具备年产6000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的生产能力,产销量居全球第一位。自此,以多氟多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夺回了交易主动权。
李世江说,作为典型化工新材料,六氟磷酸锂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之一。其质量,决定着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其技术壁垒高,制备工况苛刻,要求原料超纯、工艺控制精准。多氟多的“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突破了六氟磷酸锂的技术瓶颈并实现产业化,提高了基础材料的制备技术水平和自给保障能力,保障了国内锂离子电池核心原材料的供应安全、缩短了供货周期,保证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提升了锂离子电池行业竞争力。
多氟多突破了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出以工业级碳酸锂和氟化氢为原料制备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工艺,使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二个掌握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的国家。
氟锂结合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六氟磷酸锂在多氟多的横空问世,不仅结束了我国锂电池核心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还开启了六氟磷酸锂的低价时代,使全球六氟磷酸锂的售价从原来的每吨100万元降至现在的每吨30万元。
如今,多氟多成了全球最大的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企业,2017年产能已经达到6000吨,产品被国内主流电解液生产商广泛使用,不仅替代进口,而且出口日本、韩国。六氟磷酸锂的更深远意义在于,它促进了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氟锂战略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化工行业走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之路起到了示范作用。
多氟多副董事长李云峰说,这个项目实现产业化发展以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至35%,并返销日本、出口韩国,全球市场占有率为20%,多氟多成为全球和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成为全球主流电解液厂商秀博瑞殷和锂电池厂商LG、比亚迪的主要供应商。
创新无止境。多氟多通过掌握六氟磷酸锂技术,实现了从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和电子级氟化工的转型,实现了中国锂电技术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的跃升。
业内人士指出,乐观估计未来5年,锂电池产量增长率将保持在30%以上,由于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单位锂电池电解液的六氟磷酸锂用量也将逐渐提高,虽然不断有新型锂盐的应用,但未来五年内六氟磷酸锂作为主流电解质的局面不会改变,预计六氟磷酸锂的增长率也可保持在30%以上。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李世江说,多氟多六氟磷酸锂产业化,保障了国内锂离子电池核心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对化工行业走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之路起到了示范作用,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创新探索,崎岖坎坷。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项目终于登上国家科技创新的巅峰。李世江自豪地说,这是多氟多人不断突破、矢志创新的结果,也是热爱创新的多氟多人永恒的追求。荣誉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多氟多将继续秉承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沿着自主创新的道路,勇攀科技高峰,为我市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按下“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