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项目
架起郑焦融合发展之桥
本报记者 詹长松
我市与郑州市一河之隔,具备区域经济合作、城市融合发展的便利条件。近年来,推动跨地区、宽领域、深层次的郑焦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保障大桥建设质量,项目建设单位强化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每周对新完工的结构物进行质量抽检,并针对随机抽检中发现的钢筋接头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下发质量控制要点,保证了钢筋接头施工质量。
项目建设单位还打造“互联网+智能交通建设”平台,通过手机客户端对施工重点区域实行实时监控,对施工情况进行实时观测,推进了信息化管理。
G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项目起于原焦高速公路与省道S234连接的焦作南互通式立交桥,利用省道S234向南延伸,至黄河南岸池沟东穿过邙岭,进入郑州市荥阳市境内,路线全长26.4公里。
2016年9月27日项目开工,截至去年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约14亿元,占总投资的38.4%。
东海大道项目
建设焦作南北大通道
本报记者 张 璐
东海大道项目建成后,将打通焦作南北大通道,优化城区交通布局,拉动东部城区经济发展。目前,东海大道焦辉路—人民路段、待王路—人民路段施工场地已交付,施工临建设施已建设完成,准备开挖雨污水管沟;人民路—长济高速段准备搭设施工围挡;长济高速—省道S104段施工围挡搭设工作已完成,具备施工条件。
据悉,东海大道项目是我市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是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市主要领导曾多次深入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办公,要求相关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努力营造和谐的征迁环境,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东海大道建设项目北起焦辉路,南至省道S104,全长20.1公里,规划双向8车道,绿线宽96米,红线宽56米,计划投资23.4亿元,预计两年全部建成。
中原路项目
打通经济发展“大动脉”
本报记者 张 璐
中原路项目于2017年5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中原路李河—南水北调干渠段、南山路—李河段、南水北调干渠—人民路段场地已交付施工单位,人民路—郑焦城际铁路段污水管线已敷设完成,郑焦城际铁路—新月铁路段正在实施沟槽开挖施工,南水北调干渠—新月铁路段围挡搭设工作已完成。
由于中原路项目穿越山阳故城遗址,下穿长济高速公路,目前,市文广新局正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中原路穿越山阳故城遗址方案,市交通局正积极协调中原路占用长济高速公路土地事宜。
中原路项目北起南山路,南至省道S104,全长17.6公里,规划绿线宽96米、红线宽56米,计划投资12.7亿元,目前完成投资2.733亿元,计划两年全部建成。
G207焦温快速通道项目
打造“北连山南接滩”的旅游快速通道
本报记者 詹长松
国道G207焦温快速通道项目建成后,将云台山景区、焦作影视城、陈家沟太极拳旅游景区连成一线,可有效缓解我市西部地区道路交通压力,改善现有道路通行条件,对促进焦温一体化城市组团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以来,我市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完成各要件审查批复,初步开展设计招投标工作,开展林业用地、项目用地土地组卷工作,完成施工图设计评审、批复工作,开展PPP社会资本招投标工作等。
在2017年12月19日召开的项目协调推进会上,市政府要求市国土资源局于今年3月15日前将土地组卷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市公路局在今年2月28日前完成项目投资主体招标工作。
国道G207焦温快速通道项目起于我市西部国道G207与经三路交会处,向南经中站区、示范区、博爱县、温县,终于温县訾杨门村东国道G207与省道S309交会处,全长40.77公里,估算投资15.8785亿元,计划工期24个月。
人民路改造项目
助推焦修博一体化发展
本报记者 张 璐
人民路作为连接焦作中心城区和博爱、修武两县的重要通道,其改造升级工程受到全市人民关注。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施工单位对人民路(普济路—光明路)南半幅机动车道进行改造施工,改造内容包括机动车道、交通安全设施、智能交通系统、排水系统、照明设施等,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去年12月19日,人民路(普济路—光明路)南半幅机动车道改造工程完工并正式通车。
人民路改造项目西起普济路,东至中原路,全长约7.1公里,估算投资1.482亿元。
四大变化
■实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
■设置路中式公交专用车道
■将现有单基双火路灯改造为两基路灯
■在瓮涧河至中原路段增设排水设施